中国网海峡频道8月22日讯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高龄化的不断发展,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影响千万家庭
目前,我国需长期照护的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了6500万;到2030年,预计失能老人6168万,高龄老人4300万,这一群体将超过1亿人。此时,需要至少65万家具有长期照护功能的机构,而国内长照机构还不到500家。
家庭负担极重、子女苦不堪言、养老院供不应求等问题,已然成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常态。
李文军,今年78岁,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某小区,五年前突发脑溢血,半身瘫痪。两年后,就全身瘫痪了,直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老伴走得早,家里就一个儿子,也就从那时起,家里找了个白天保姆,儿子白天上班,晚上接保姆的班。刚发病时,李文军还知道大小便,借助外力也能去厕所,后来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处理排泄物成为儿子每天都要做的事。
而自己呢?除了躺在床上什么都干不了。看着儿子端屎端尿,李文军感到十分尴尬,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绝食、闹脾气,甚至想过一死百了,但最终都败在儿子的眼泪中……
“随着病情加重,保姆不敢再照顾我了,之后也找过别的保姆,但是一看我的情况就开始漫天要价,儿子还有自己的家要养,也不能辞职照顾我,去养老院,离家近的看不上,好的又太远,我的身体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李文军说道。
这样的案例绝不在少数,一个失能失智老人压垮一个家庭在我国并非特例,可以说,收养一个失能失智老人,便是解放一个家庭。
家门口的为老服务驿站提供专业护理
最近,李文军老人住进了邻鹿康护与凯峰养老携手打造的为老服务驿站,老人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有了专业的照护,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儿子每天上下班都会来看望他;而且在驿站里,同龄人的陪伴让李文军老人慢慢的走出了自卑的心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2018年,邻鹿康护与黑龙江凯峰养老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为老服务驿站,致力于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优质、实惠的服务。上海邻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专注于失能长者的长期照护事业,推出“护士+护理员+康护设备”的服务创新模式,让老人“吃得饱、睡得好、没气味、有笑脸”。
为老服务驿站,集中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在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为老人在地安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据介绍,为老服务驿站有五大特色:一是“离家近”,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老人可以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享受养老服务;二是“小型化”,驿站床位规模一般在9张,里面设施设备齐全,给老人家一般的感觉;三是“连锁化”,覆盖哈尔滨市绝大多数小区,规划在哈尔滨市建立100家,并进行专业运营;四是“多功能”,驿站可提供包括24小时的中短期住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服务等灵活变通的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五是“标准化”,装修风格统一,服务标准一致。
驿站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凭借多年的养老经验,既为生活自理老人提供贻养天年的休闲养老居所,又重点寄养因疾病困扰或年迈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对入住老人从生活起居、营养膳食的每一个细节都制定量化服务标准,让每一位老人开心,让每一位家属放心。
同时,驿站既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这里,老人们既省去了做饭的麻烦,又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每天不出小区,就可以参与各种活动,增强了老人的社会参与感,排解了孤独,还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此外,工作人员每月定期会为老人免费理发,方便了老人,替老人节省了费用。
未来,驿站将针对需要康复的老人开展康复陪伴服务、假期替换服务、喘息服务,为老人的子女提供短暂的休息帮助,并提供专业照护的培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