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星期三

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雷炜华

中国网海峡频道1月8日讯  (周晓磊)  上午,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议执行主席康涛、陈灿辉、朱团能、张建生、曾巍、许文贵、吴友才、蔡思红、欧阳秋虹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全体会议执行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朱团能主持会议,并宣布大会开幕。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应到会代表504名,实际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495名,符合法定人数,可以开会。泉州市长王永礼代表泉州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3.jpg

泉州市长王永礼代表泉州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图)

报告回顾了2018年政府工作,过去一年,泉州市实现生产总值8458亿元、增长8.9%(预计,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60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61.1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4.2亿元、增长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80元、增长8.5%,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赶超迈出坚实步伐。

4.jpg

代表们认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三年赶超承上启下重要一年。报告定下2019年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落实“六稳”工作,围绕市委“作答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要求,呼应泉州人民新关切、新期盼,打好转型组合拳,建好城市展示面,造好活力大环境,努力开创“五个泉州”建设新局面,勇当“新福建”建设主力军。

泉州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必须大力挖掘传统产业新价值,发展新制造、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1234”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行动为

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民生消费品制造基地;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

发展新产业新经济。紧抓“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培育,抓好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等重点载体建设,大力发展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在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芯片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抓好晋江“互联网+鞋业”、南安“互联网+泛家居”、德化“互联网+陶瓷”等省级链条化试点项目,打造3个以上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支持企业承接“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军品研发生产,力争在传感器、卫星导航、新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

做实高质量赶超项目支撑。开展“项目攻坚2019”,进一步充实赶超项目库,加快“五个一批”项目梯度转化。实施在建重点项目460个、总投资7991亿元,力争开工项目75个、竣工75个。强化大招商、招大商“一把手”工程,完善“三个三”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域招商主体作用,探索在泉州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成立招商公司,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力促重大产业项目接续落地。

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做好东海、金屿、百崎、武荣等跨江跨海通道前期,加快打通两重环湾、两重环城路网,完善环湾交通体系。推进兴泉铁路、福厦客专、厦漳泉城市联盟路等项目建设,抓好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等项目前期,加快石湖、石井等口岸泊位建设,实施泉州晋江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善泉州对外连接通道。加快给排水、供电、供气等老旧管网改造,全线开工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加强住宅小区幼儿园、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公益性配套用房的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精细管理。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链条,加快垃圾“大分流、小分类”,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紧盯市民最期待的“关键小事”,抓好住宅加装电梯、老旧社区整治、公共交通、过街天桥、停车场、防洪排涝等项目,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成投用歌舞剧院、“文化泉州云”项目,加快美术馆、“百姓书房”建设步伐,深化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筹备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办好国际大体联世界杯、2019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十一届市运会等赛事。

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大气减排治理项目40个,强化臭氧污染防控,抓好工业烟粉尘、道路和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整治,建成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系统治理,实现小流域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86%以上。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实行危险废物信息化全过程监管。深化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攻坚,加快推进垃圾焚烧设施和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办好教育医疗。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创建一批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开展小学课后服务试点。抓好市一院二期、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妇产医院二期、颐和医院等14个重点医疗项目,支持华侨大学建设附属医院,鼓励支持社会办医,全市新增床位3500张。

王永礼说道,新的一年,在高质量赶超征程中,每一个泉州人都是主角,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与全市人民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