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1月11日讯(周晓磊)日前,泉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泉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们纷纷带着泉州市各界群众的嘱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泉州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会后,代表委员们走进中国网两会访谈室接受采访时,纷纷结合泉州市长王永礼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谈感受,说体会,话未来。从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到乡村振兴,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从经济发展到改善民生,亮点纷呈,催人奋进。
泉州市人大代表侯文聪
关键词:解决“融资难”
泉州市人大代表侯文聪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振奋人心,政府和企业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真正地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看成“自己人”,充分给予民营企业家信任,有利于民营经济更好的发展。
他建议,要尽快对入驻泉州市的各银行机构进行一次摸底,检查是否存在违反省政府出台的“五不”规定的情况,及时协调,督促整改、纠正,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要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对企业符合村镇建设规划、自建规范的房产进行清理,给予补办房产证手续,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泉州市政协委员林向前
关键词:民营企业
“泉州市长王永礼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务实,成绩以数据作答,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提出了很多提振信心、鼓舞人心的新思路、新举措。”泉州市政协委员林向前表示,报告中提到“要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深入实施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这更坚定了金融机构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心。尤其是王永礼市长提到“帮民营企业就是帮自己人”,备受鼓舞,作为一家本土银行,我们和民营企业长期以来鱼水情深、共同成长,更有责任、更有义务、也更有情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1月1号以1号文印发《泉州农商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了金融服务民营企业“二十六条措施”,将通过提升政治站位、简化贷款流程、单列信贷规模、提高正向激励、丰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进一步消除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隐形壁垒,做到“敢贷、能贷、愿贷”,全方位服务民营企业,切实当好民营企业的“店小二”!同时,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为“五个泉州”建设贡献本土银行力量。
林向前建议,要做大做强本土银行,助推民营企业发展。本土银行存款主要来源于泉州、信贷资金全部投放在泉州、税收缴纳全部在泉州,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荣、共同成长,做大做强本土银行,可实现更多资金反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他还建议,要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成果,搭建智慧信息共享平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建议将泉州金改区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成果进行整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生成民营企业贷款“白名单”,与银行共享,作为银行授信依据,不断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泉州市政协常委许清水
关键词:乡村旅游
泉州市政协常委许清水表示“看了泉州市长王永礼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泉州的发展很有信心,泉州能够在全球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取得GDP增速全省第一,而且高达8.9%,来之不易。”
许清水还表示,泉州市地域广袤,生态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长期居于全省前列,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基础。近年来泉州市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消费者人数逐年增长,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带来了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效应。但由于泉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存在同质性高,发展状态小而散,配套基础设施差,景点的规划混乱,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容易造成消费者对泉州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低下。
为此,他建议,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相互配合的多头合力的政策体系,建议筹建以市领导为组长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项小组,牵头各相关领域的市直单位成员,做好扶持发展工作。
二要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根据泉州市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解决地区之间、项目之间同质化问题;加强产业引导,统筹不同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板块,整体营销,形成地区品牌效应,并将其纳入泉州市文化旅游板块。同时,推进细分产品的创新与优化,逐渐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注重客户体验式的产品开发,不断提高泉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建设体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对有农业情怀返乡下乡投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新青年、新农人的人才政策支持,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完善以在地村民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出现农民利益保障不充分等的问题。
泉州市人大代表许志华
关键词:减税降费
“政府工作报道全面客观,目标催人奋进,是一份振奋人心的好报告”泉州市人大代表许志华说。
许志华提到,随着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利润进一步压缩。企业发展中多担负的税负过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成本高,生存更加艰难。
在我国的社会保险缴纳项目中,企业所负担的养老缴费比例为20%,五项保险的和所占社会保险比重为约30%。建议泉州市的养老保险参照厦门、杭州、广州等地的标准,企业承担部分降至12%,医疗保险区分本地及非本地户口,分别降至6%及3%。
另一方面,降低增值税税率,降目前的三档增值税 16%、10%和6%改为两档10%和5%。小规模企业,即营收在 500 万元及以下的,免征增值税;营收在 500~2000 万元的,减半征收增值税。
同时,降低企业所得税。目前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 25%,高新技术企业为1 5%。 在全球减税浪潮背景下,建议将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降至 20%,同时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再予减半征收(即10%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降至10%。
目前,泉州为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已经制定对“年度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且增速达15%以上的龙头企业,其增值税和所得税增量部分,按地方留成的50%进行奖励返还”等相关政策,但与厦门、江西等地的优惠力度还有较大的差距。
他建议政府从从社保和各种税费上予以减免、优惠、扶持,以不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推动泉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泉州市政协委员黄明超
关键词:扶企惠企
泉州市政协委员黄明超表示,作为民营企业家中的一位政协委员,市长王永礼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令他感到特别兴奋和鼓舞。“面对经济下行,复杂多变的形势,这无异于一剂‘强心剂’,让民营企业对今后的发展更加有了信心和勇气!”
但目前,泉州市企业发展仍存在用工难和融资难等问题。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制订出台更加切实可行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落实好扶企惠企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既定扶企惠企政策;畅通政企互动渠道,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同时,平衡泉州市石材行业与外地石材行业的税负,在增长幅度上给予降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民营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费用,以提高泉州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泉州市人大代表丁金火
关键词:基层医疗
“听完市长的工作报告后,很受鼓舞,特别是实施泉州市委“四心”工程和民生“XIN”行动给我们基层的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惠及群众,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丁金火说。
泉州市人大代表丁金火表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泉州市在医疗、民生、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仍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丁金火建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比如“加快落实本次由国务院推动的进口抗癌药进入医院”、“将慢性病特殊门诊人群用药从医院的药占比单列处理”等。此外,他还提出了“关于诗溪流域污水处理费由晋江流域治理下游反哺上游的经费中列支的建议”以实现小流域治理标本兼治等目的。
泉州市政协委员黄华春
关键词:人才引进
泉州市政协委员黄华春表示,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实操性强,给我们带来十足的信心。
他说,多年来,泉州市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对港澳台同胞、侨胞等也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落地泉州兴业创业。黄华春表示,泉州作为“海丝”先行区,其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引进。泉州应当进一步发挥侨海独特优势,制定激励政策,通过海外众多涉侨组织渠道引进世界各地更多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落地泉州。
他建议,高水平举办海丝“一带一路”智能硬件创新创业邀请赛和“一带一路”消费科技赋能计划创意创新创业邀请赛,吸引高精尖的人才团队参赛。同时,建立留学生科技创业园,以吸引领先技术、创业项目落户泉州。
泉州市政协委员姚道锡
关键词:留学人才
“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细致且振奋人心,让民营企业家们对泉州的经济发展抱有充足的信心 ”姚道锡说。
姚道锡表示,虽然泉州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海归人才引进工作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政策扶持方面,目前缺乏专门的留学人才政策;在平台方面,孵化平台不多、不大,原创企业成长慢、数量少,技术含量高、规模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不多,人才需求迫切性与高层次人才有限的支撑能力存在矛盾,城市吸引力较弱于一、二线城市。
他建议,首先要出台专门的留学人才引进政策政策,以经济补助、税收减免等形式加大留学人才的扶持投入;在设置准入门槛与条件的同时加大对留学人才创业初期的资金扶持力度。其次,要建立泉州产业发展需求、项目需求数据库,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对接国内、国际留学人才,实现“以才引才”的效应。此外,还要优化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办事流程,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留学人才创业园,为留学人才在泉州创业、就业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让留学人才引得进、留得下、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