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源头环境优美 许武 摄
木兰溪源头的一汪清泉 朱志敏 摄
在“清源林”边上倾听木兰溪故事 朱志敏 摄
15日,在莆田市委组织部、流动党工委的组织下,“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争当新时代流动先锋”活动开展。驻京党工委及下辖各党支部班子成员40多名,参观了木兰溪防洪工程奠基点,并翻山越岭来到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探访莆田境内的木兰溪源头,回访“清源林”。
在这之前,莆田召开了在外人才暨流动党员新春座谈会。会上,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指出,在新一轮赶超发展中,不管是流动党员,还是在外人才,都是家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建设美丽莆田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奋斗,他希望大家抢抓莆田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带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集聚,推动莆田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一片源头林
1995年11月,莆田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驻外党支部,改变流动党员“流入地管不着,流出地管不了”的状况。2002年6月,莆田市委在北京成立市委驻京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负责在黄河以北14个省市的莆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2004年10月,莆田市委将市委驻京党工委更名为市委驻外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后更名为市委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简称“流工委”),同年成立市委驻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分别负责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的莆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现有24个党支部,管理流动党员近800名。在京莆籍流动党员主要从事木材、建材、加油站、金银首饰、饮食服务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莆籍流动党员在北京创办的大小企业有400多家,年创产值约330多亿元,年上缴税收达21亿多元。
2011年,在建党90周年之际,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是全国第一个流动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在京莆籍流动党员一起商量回馈桑梓,他们想到了家乡的“母亲河”木兰溪,并在驻京党工委的倡议下组织捐款,一共筹集100万元,在莆田境内的木兰溪源头植树。
“在京莆籍流动党员有很多企业家,他们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发展不忘家乡,在全市驻外流动党员中起到带头作用,为打造美丽中国的莆田生动范本贡献力量。”莆田市委流工委书记陈建城说。
莆田境内的木兰溪源头竖立着一块石头,形似一个水滴,上面镌刻着“木兰溪源”四个红色大字,周围青松翠绿,郁郁葱葱。当年种下的“清源林”已茁壮成长,面积达24700平方米,有红豆杉、桂树、香樟等多种树木。“仙游古称清源,所以这片林地以此命名。”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副书记戴宝石说。
在“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争当新时代流动先锋”活动现场,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副书记、北京福建总商会会长陈春玖首先捐款100万元,其他人踊跃参与,最终筹集500万元,号召全市人民共同保护母亲河,如果人均种植一棵树,就可以再种350万棵。
一份倡议书
2月9日,参加莆籍在外人才暨流动党员新春座谈会的驻外党组织书记代表,向全市各驻外党组织及广大流动党员发布一份倡议书。倡议书号召全市148个驻外党组织和全体流动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即行动起来,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莆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倡议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开展一次美丽莆田形象的宣传活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次建言献策活动。
党日活动以驻外党支部为单位,旨在促进全体流动党员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宣传活动主要是讲好木兰溪治理故事等,传播美丽莆田好声音。志愿服务活动是利用节假日返乡时机,参与植树护绿、水源保护等。建言献策活动是围绕木兰溪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京莆籍党员要敢于走前头,为全市流动党员带好头,把木兰溪治理理念学习好、践行好,引领更多流动党员、莆籍企业家把木兰溪呵护好,把家乡建设好。”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书记彭雄飞说。
林元太是一名在京莆籍流动党员,也是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的一个党支部书记,跟随此次党日活动,他第一次来到莆田境内的木兰溪源头。“感觉这里的空气、气候真的好,如果经常来,一定会产生‘感情’。”林元太说,“能够参与木兰溪源头的‘美丽’建设,深感荣幸。”
在京莆籍流动党员谢冬通接触过园林行业,他认为可以在木兰溪源头种植名贵树种花卉,将源头打造成一个亮点,既能保护生态,有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莆田在外党员有1万多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6.76%,遍布全国各地。“莆田流动党员工作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样板,已经成为一张好名片、一个好品牌,如何打得更响、传得更远,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发动在外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陈建城说。
一个保护区
2012年12月,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总面积18025公顷,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即中南亚热带过渡区与戴云山脉东南坡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木兰溪的水源涵养林及其区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数据显示,保护区现有生态林13695公顷。2017年度,仙游县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后,自然保护区聘用护林员27人,同时强化保护区护林员管理和培训工作,发挥护林员巡山护林作用。
“已完成生物多样性、野生植物普查工作,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仙游县林业局局长邱金宇说,2016年,当地修复11.4公里生物防火林带。
据统计,仙游境内木兰溪干流和支流沿岸一重山有12万亩巨尾桉,今年,仙游县开始改造这些巨尾桉,替换种植蓄水能力较强的阔叶林,保护水源。受森林覆盖率和其他指标性限制,计划每年改造1万亩,第一阶段花6年时间,改造6万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生态带来经济效益。凤山村是仙游县西苑乡的一个建制村,四周群山怀抱,密林环绕。2016年,该村成立了朝阳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20多万元,建设200亩油茶基地。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吸收农户入股,由合作社负责投资、农户负责管护,选用高产优良品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
油茶4至5年挂果,7至8年稳产,稳产期亩产油量100公斤,预计每亩收益1.5万元。基地可创收200至30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目前,油茶长势良好,预计2021年左右即可投产。
下一步,凤山朝阳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在生产茶籽油的基础上,开发可衍生的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凤山村预计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年增收22万元。
在仙游县西苑乡前县村,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吸引方大种植公司前来建设金线莲生态种植基地。“去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首批福建野生金线莲于去年10月底采收。”方大种植公司负责人张俊峰说,与当地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资源形成林药旅互为依存、联动发展的产业模式,带动老区前县村走上“不砍树也致富”的脱贫新路。
延伸阅读
双向协同管理更好服务流动党员
杨维益是莆籍在京个体工商户,多年来在潘家园古玩市场做生意,申请加入莆田驻京党组织一直是他的梦想。去年,他终于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还参加了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组织的培训班。
在北京经商务工创业学习的莆田流动党员近800名,如何识别流动党员身份,掌握他们的情况,加强管理服务,一直都是个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从2007年开始,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先后与朝阳、昌平等区委组织部建立双向管理机制,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有11个莆田驻京党支部与当地党委结成“亲家”。
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副书记戴宝石说,根据“流动党员信息库”动态掌握的情况,党工委将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北京相关党组织,而北京相关党组织也及时反馈莆田流入党员的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双方协力摸排,更好掌握相关情况。
郑国辉是莆田驻北京昌平区党支部书记,经营着一个600多亩的建材城,那里有个200多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各类培训材料、设备一应俱全,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种服务,遍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建材城的党员活动中心已经成为“昌平区流动党员活动中心”,党支部还被昌平区确定为“流动党员支部示范点”。
在双向管理实践中,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注重建设“三支队伍”,一是党工委领导班子队伍,二是支部书记队伍,三是党建协管员和党建专员。
管理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2010年以来,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新建驻外党支部9个,实现了对北京16个区流动党组织的全覆盖,同时发展新党员170多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0多名。(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实习生 许志伟 通讯员 郭义侠 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傅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