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星期五

漳平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高山绽出双孢菇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近日,在福建漳平市永福镇龙车村杜鹃果蔬专业合作社高山双孢菇种植基地,合作社领头人陈天淦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正忙着指导村贫困户陈振淮、陈奇龙等10多位务工人员,利用当地牛粪、稻草等基础原材料,科学配比磷、钾、钙等无机养分,认真做好高山双孢菇种植原材料前期准备。陈天淦说:“双孢菇是一种可食、可补的著名食用菌,其菌肉肥嫩,含有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种氨基酸类物质,所含营养价值是蔬菜、水果的4至12倍。味道不仅鲜美,而且营养齐全,还具有保健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漳平市永福镇龙车村杜鹃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永福镇龙车村潭头,创办于2013年,是一家以种植、销售高山双孢菇为主,兼种植、销售凤尾菇、灵芝等食用菌为业务的新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永福镇龙车村、洪坑村两个种植基地,种植规模为32000平方米。龙车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平均海拔1000米,昼夜温差大,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经科学考察,陈天淦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导帮助下,引进漳州等地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牛粪、稻草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发展种植绿色生态的双孢菇。漳平市农业农村局食用菌办负责人黄天南说:“相比目前传统的食用菌种植模式,发展双孢菇产业消耗木材少,可有效解决菌木矛盾,实现了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我市所生产的双孢菇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其价格高于一般的双孢菇,目前每平方米菇棚可产双孢菇38斤,以每斤收购价3.5元计,每平米产值可达133元。”

作为新转型农民,陈天淦早期承包荒山养殖生猪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后因龙车村是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他第一个拆除猪栏,主动配合政府进行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同时积极外出考察创业,赶赴江苏、漳州等地学习双孢菇种植技术,还有针对性到福建农林大学、龙岩市农校等参加培训,向经验丰富的老菇农学习实操,探索发展高山双孢菇产业。种植高山双孢菇获得成功后,为加快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有劳动能力,因缺乏技能的贫困户早日脱贫,有效带动革命老区共同致富,在陈天淦的提议下,2015年以来,以高山双孢菇种植生产为媒介,帮助10余户贫困户年增收达1.5万元以上。2018年,扶贫部门奖励了游清坤、刘锡东等30户贫困户激励性产业扶贫资金每户5000元。同时,永福镇努力协调,创新出贫困户出资2000元共建2000平方米菇棚(不足部分由合作社出资),为贫困户提供学习种植双孢菇进行产业扶贫新模式,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营销,确保菌种质量及科学栽培,参与的贫困户年增收5000元。目前,正向漳平市赤水、吾祠等乡镇推广,累计兴建了菇棚50000平方米,帮助100余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2019年3月,龙岩市第一季度脱贫攻坚培训班100多人,将合作社项目基地作为激励性扶贫典型进行观摩学习。

漳平市为食用菌种产大县,常年来以木屑为原料的生产模式,造成毛木耳、香菇生产对木屑的严重依赖,对当地林木资源造成较大影响,成本也较高。并且种植食用菌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了污染环境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一大难题。对此,漳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有效解决菌木矛盾及农业废弃物处理难题,避免浪费木材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安排市领导专门带队赴江苏丰县、山东鱼台等地考察学习食用菌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漳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郑庆钫说:“为转变我市以木屑为原料种植毛木耳、香菇现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我局等多方努力和试种经营,我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和落实扶贫脱贫工作,明确了以发展高山双孢菇为食用菌产业突破点,积极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做法,全力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探索创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通讯员 林松金 黄鹤湖)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