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7月12日讯 五月的阳光穿过树叶,细细碎碎地洒满在地上。25岁的吴某刚刚走向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拼搏。父亲在家里总是亲自熬上一碗汤,等待着其下班回家。日子虽平淡,却也幸福。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5月30日这天降临,打破往日平静的生活。
这天,吴某突然摔倒在地,全身抽搐。当晚被送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经过抢救,吴某停止了抽搐,恢复平静。次日清晨,吴某告诉父亲,自己的肚子有点饿,想喝牛奶。吴爸爸心想,儿子应该已无大碍。可是当晚,吴某再次出现全身抽搐的状态,无法言语,嘴巴颤动。早上才把悬着的心放下的吴爸爸,此刻心神难安,生怕发生什么意外。为了让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治疗,医生经过商议,决定将患者送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部继续救治。
晚十一点多左右,患者到达第一医院。医院迅速成立抢救小组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吴爸爸告诉医生:“请您尽力救救我的儿子,我相信你们……”医学诊断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能抢救成功,可是,这百分之一对于吴爸爸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主治医生江斌对吴爸爸说:“我们一定尽力!”
尽管吴爸爸做不了什么事,但是他依然选择守在ICU病房外,以便随时知晓儿子的情况,几乎寸步不离。20多天以来,在主治医生江斌和护士长陈月冶的带领下,医护人员们都竭尽所能、尽心救治患者。6月21日,护士长陈月冶告诉吴爸爸,患者想和他说话,吴爸爸几步并作一步走,迫不及待地走向儿子。由于术后和长期昏迷,吴某还未完全恢复身体机能,无法组织完整的语言,但已经成功渡过难关着实让吴爸爸紧绷着的一根弦得到了放松。
平复心情之后的吴爸爸对第一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无比感激。感恩之心无法用言语表达,于是吴爸爸赶在出院前的一天晚上回家,用自己多年练就书法的笔力,写下了“仁者心”三个字送给了医生和护士以表谢意。吴爸爸说“这一次儿子生病,我真正体验到了“医者仁心”四个字的深刻意义。第一医院的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医生和护士都保持着一颗仁爱之心,如果不是他们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地抢救,就不可能有我儿子的今天。”
如今,吴某已转至弘爱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提起此次儿子的病情,吴爸爸认为与儿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他说“生活作息太不规律了,刚工作,压力大,又不好好吃饭,就喜欢吃烧烤这些东西。看手机呢,一看就是从晚上看到天亮,身体怎么能好?出院的时候,护士长她们也交代要注意饮食和作息”吴某也表示“我很喜欢吃烧烤、麻辣烫这些东西。对手机,我一点免疫力都没有,一看就放不下了,常常熬夜。”目前,吴某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不过吴爸爸仍心有余悸,他表示“以后,我要严格督促他的生活,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没规律了。这一次最感谢还是第一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特别感谢。”吴爸爸心存感激地说道:“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主治医生江斌,他几乎就没离开过医院,我在医院二十几天都看到他的身影,有一次晚上十一二点,我看到他在查看我儿子的病房,第二天早上六点,我又看到他走进了病房,真地很感谢他”。说起第一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吴某说:“昏迷的时候,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醒的时候,我能感觉到那些医生和护士都对我很好,很照顾我。”
对于任何一个小康之家来说,身体健康,生活就能够保持平静美好,一旦发生类似吴某的情况,这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死劫难。这其中,医生和护士是两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病人的治疗者,也是病人家属的抚慰者。只要他们坚持治疗,不放弃,千千万万个类似的家庭才可能有希望。(杨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