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8月2日讯 2019年7月14-18日,国家级专项暑期社会实践队集美大学岚岛筑梦实践队,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柯燕燕的带领下,针对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展开调研活动。为了深入学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建设的影响,实践队分别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与平潭连接点——苏澳镇梧峰村、平潭动车站建设点——韩厝村和北港村文创村三地基础设施与乡村振兴工作进度不同的乡村进行走访调研。通过结合平潭当地不同乡村的发展情况,了解后大桥时代背景下的乡村经济发展振兴之路。
平潭是个环境复杂、渔村错落的小岛,每一个村庄都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为每一个乡村的发展振兴工作提供了不同的方向和优势。因此实践队选择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村落开展调研工作。首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苏澳镇梧峰村村委会,与梧峰村书记进行了交流探讨。“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发声。”大桥的建设带来的是扬尘、噪音、爆破工作造成的房屋裂缝以及坟墓的拆迁等问题,村民们经常会找干部反应,而相关干部也尽心尽力的做好协调工作,前后已经处理了大小纠纷近五十起。
苏澳镇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是人们平潭岛进出的重要交通要道,一直被当地人称作是进出岛的“北大门”。如今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虽然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给乡村振兴工程制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的是政府正确的决策引导和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两者相结合是推动乡村走向振兴之路的原动力。
之后实践队抵达第二个目的地——韩厝村。韩厝村是福平铁路在海坛岛中部中楼乡设置的一处中心站,是福平铁路路线上的高铁站点之一——平潭动车站所建地。在动车站确定投入建设前,韩厝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村庄中老年人居多,乡村发展基本停滞,而这一状况在动车站的建设规划后被打破。
韩厝村书记陈榕告诉队员们,平潭动车站正式建设前期的征地工作主要面向耕地、房屋,其补偿方式为安排安置房,耕地的缺失导致原本以农耕为生的村民们丧失了基本生活的保障,但是这同时也使韩厝村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产业转型的道路。“平潭很多地方都在盲目地发展旅游业,但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转型方向,在‘一村一品’的想法下计划转向服务业,例如我们打算借助动车站的设立转型家政服务行业。”陈榕向实践队员们述说了自己的规划,交谈中队员们还学习到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韩厝村产业的转型,从而影响了人才需求的转变,但平潭仅有的一所职业学校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转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乡村振兴仍是一场攻坚战。
位于君山东麓的北港村,山清水秀,一大片黛青色的石头厝整齐地排列在沿岸的山坡之上,美的像是童话里的城堡。与韩厝村正面临着转型难题不同,北港村早在数年前就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在北港村书记林传禄的热情介绍下,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北港村原是一个传统的小渔村,村上祖辈以打渔为生,村里到处泥泞不堪,贫穷是家家户户迈不过的一道坎,环岛路的修建让北港村抓住了发展的机会。
交流探讨
确定文创定位后,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下,它从最初的石头村转变为“最美休闲乡村”。良好的文创平台使得北港村吸引了大量的台湾青年,如今近百名两岸青年在此创业就业,逐步形成两岸青年携手筑梦的新家园。同时,不断兴起的餐饮、民宿、手工作坊等新业态吸引了当地青年回归创业。北港从曾经贫困落后的空心村,变为远近闻名的两岸文创村。在林传禄的带领下队员们对北港村整体进行了参观走访,走进了几家较为特色的文创工作室。其中在一家集手工、住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店里,店内的长桌上旅客正和店员们共进晚餐。“我们团队是2016年过来创业的,希望通过共同生活的方式来实现与客人的良好互动,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来自台湾的老板娘向队员们阐述了开店理念。愉快的氛围感染了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找个时间来好好地感受下两岸同胞一起吃饭做手工的乐趣。
通过对两个特色村落的走访,队员们发现平潭部分地区本身的基础建设已经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后大桥时代的到来平潭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工作也有了更加合理的规划实施。无论是北港村以旅游业为主大力发展村落优势,或是韩厝村敏锐的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选择产业转型。两个村落对于乡村振兴的规划与建设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陈榕说道“既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造就了平潭,也是平潭造就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平潭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原本发展落后的地区因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被推上了世界舞台,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平潭特殊的地理位置推动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作为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无疑是与台湾同胞交流的最好平台,而被誉为“建桥禁区”的平潭海峡也将大桥带到了更高的地位。为了迎接后大桥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平潭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国际旅游岛为中心,把握“一村一品”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将更好更开放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杨细佳 方瑜涵 陈玮翔/文 雷素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