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夏季是大海最危险的季节。这是因为,天气炎热,市民、游客均喜欢到海边通过戏水游泳来降温消暑,以至于暑期和大海成了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与多发地。对此,厦门的应对办法是:制作易发生事故的危险地图,在相关海域设置警示标牌,组织官方和民间的救援机构在危险区域巡护、救援救助溺水者。
应该说,这一系列举措互相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有关责任单位作为主动传播者,通过把“事故易发生区域”及溺亡人数数据案例等图文信息传递给受众,利用心理学上的“恐惧宣传”效应,使后者产生恐惧,从而转变态度。再如,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兜底,尽可能地对遇险者应救尽救,最终从事前宣导和事后救援两个方面保障大家的安全。
不过,救援力量是有限的。以水上救援队为例,从暑假到国庆节假期,每天均有15名队员和志愿者在相关海域巡逻,但与数万名到海边的市民游客相比,显然无法做到全覆盖。此外,对于安全意识淡薄者而言,相关的警示无法阻挡他们贸然下海的脚步。
据水上救援队长介绍,每一片海域都有其特殊性和危险性,有自己的潮汐规律,但大部分市民尤其是游客并不掌握这些情况便随意下水。再者,未成年人需要一名至两名成年人监护,但实际中,不少家长忙于拍照、玩手机而让孩子离开视线之外。此外,在公开水域需要佩戴浮具,但把充气泳圈当浮具甚至只身下海者比比皆是。
安全意识淡薄是最大的危险,不要因为大海美丽而忘记了危险。除了有关单位与义务救援机构把宣导和巡护尽可能做到极致之外,唯有每一个人绷紧心中的那根弦,做到掌握潮汐规律、不轻易下水、依法监护子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溺亡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