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千年红曲酒 今朝更飘香——屏南县积极推动黄酒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东南网 编辑:邱宏达

屏南北墘村

闽派红曲黄酒自唐宋以来多有文字记载。苏东坡谪居岭南时,留有“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的诗句。其中的闽酒,即红曲黄酒。过去隶属于福州府,深藏在闽东北山区的屏南、古田二镇,是闽派黄酒最重要的起源地。

屏南山高林密,清泉醇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大米与泉水。千百年来,乡民传承古法酿造传统,以家酿或小作坊生产红曲黄酒。红曲黄酒也一直是屏南重要的传统产业与外销产品。2008年,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11月,屏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红曲黄酒文化之乡”。一路走来,红曲黄酒已经成为屏南乃至福建的一张“金名片”。

工匠精神代代传

自古美酒出深山,千年酿造一坛香。屏南有句俗谚“人生三杯酒”,指的是本地人从出生到入土为安皆围绕着三杯酒打转。婴儿出生、订婚、结婚、寿酒、丧葬,各种节日、祭祀、农事习俗等,都离不开一杯黄酒。

深厚的酒文化带来了市场,也为黄酒产业发展打下牢固根基。1949年,屏南县有酒曲作坊87家、一年可制作红曲75吨;酿酒作坊98家、年生产黄酒128吨。上世纪七十年代,“屏南老酒”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八十年代,“白鹭”牌红曲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从新酒的清香到老酒的馥郁,生生不息的轮回中,酿酒的技法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延续至今。

龙潭虎潮潭黄酒

车出屏南,50分钟许,便到了群山环抱的熙岭乡龙潭村,村子后山蜿蜒起伏数百里形似一条巨龙,半山腰有一道瀑布高十丈,下有一个深潭,叫龙潭。陈氏祖先每年冬至必取龙潭水酿造黄酒,好山,好水,好米,好曲,好技艺,造出了龙潭好酒。

山里有村,便有黄酒飘香。龙潭人好饮酒,也善酿酒。在龙潭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曲坯坊,曾经是村里制作、发酵酒曲的地方。时光荏苒,如今的曲坯坊已经废弃,但龙潭酒香不绝。

从事黄酒酿造50余年的陈官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打从父辈那里接下这酿酒技术,他精工细作,让陈家的酒香从农舍飘逸而出,弥漫千家万户,醉满江南城乡。

“冬至时节,万物收藏,是黄酒冬酿的好时节。”陈官唱说,屏南人多在冬至时节酿酒,按照现代的观点看,主要是因为气温较低,有利于酵母菌的活动。

龙潭当地黄酒制作,从曲母选育、制曲到酿造,工艺流程繁多,技艺全靠师徒传承或族内世代相传,特别是对酿造温度、湿度的感觉,全凭经验掌握。

屏南第一届黄酒民俗文化节

陈官唱的儿子陈孝好,23岁开始便向父亲学习酿酒技艺。他说,黄酒酿造一定要选高山产的糯米,且要选颗粒饱满的圆糯,它的生长期长,酿出来的酒就特别香;水只用当地龙潭的水,那里山高林密,清泉醇冽。“曲骨、水血、技铸魂”这是酿好龙潭黄酒的秘诀。酿好后的黄酒,色如琥珀,鲜艳澄清,馥郁芬芳,味甘醇似饴,喝在嘴里,醉在心里。

为了让黄酒酿造技艺代代相传,陈官唱带领儿子陈孝总、陈孝好创办了“福建白水洋酒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龙潭里”“虎潮潭”两个品牌。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陈官唱,仍坚持每天6点起床,到酒厂各处走走看看,时时叮嘱两个儿子,要守好技艺,发扬光大品牌,把企业做大做强。

纵览屏南红曲黄酒行业,酿酒大师何止陈官唱一人,无数酿酒师为屏南红曲黄酒这块金字招牌默默奉献着。善溪黄氏、玉洋邱氏和郑氏等都传承了红曲制作与酿酒技艺,并开枝散叶,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屏南县注册生产黄酒的企业超过百家,年产量达5万吨,年产值超过5亿元。

1 2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