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9月16日讯(周晓磊)9月11日至14日,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省南安市举办。
本届欢乐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由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福建省曲艺家协会、《曲艺》杂志社、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承办,由南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协办。
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是长期对台交流重点项目,每年在福建和台湾交替举办,是海峡两岸主题的曲艺艺术交流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推动海峡两岸曲艺交流互鉴、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心灵契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届欢乐汇是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举办的首次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因此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届欢乐汇以“共同传承、共促发展、共享荣光”为活动主题,旨在强化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文化根脉和心灵归属,增进互信认同,为实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活动由三场展演、一个研讨会和一次采风活动构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举办包括“薪火相传——两岸青少年曲艺交流暨优秀曲艺作品示范演出”“海峡情深——海峡两岸优秀曲艺节目交流演出”“牡丹芳华——中国曲协送欢笑走进福建南安暨中国曲艺之乡授牌演出”“互惠互融——共建两岸曲艺命运共同体研讨会”、南安实地采风等活动内容。
其中,“薪火相传——两岸青少年曲艺交流暨优秀曲艺作品示范演出”“海峡情深——海峡两岸优秀曲艺节目交流演出”“牡丹芳华——中国曲协送欢笑走进福建南安暨中国曲艺之乡授牌演出”,3个专场、11个曲种、26个节目汇聚一堂,共襄盛会,以不同形式诠释两岸曲艺相同的文化根源,以曲艺为纽带,深化“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来自海峡两岸的160余名演员共同献上精彩的演出,参与人数、活动规模居各届之首。
来自台湾地区的25位曲艺界艺术家、专家和小朋友共同参与了本届欢乐汇,为中秋佳节更添“团圆”的祥和氛围。届时,相声、评书、福州伬艺等传统曲艺节目轮番上演,舞蹈、群口快板、南音表演唱、京韵大鼓、相声等精彩演出将带来特别的中秋团圆夜,特别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节目——阿美说唱,在欢乐汇的舞台上首次呈现,让大家耳目一新。姜昆与戴志诚的相声《欢声笑语》、郭达和搭档王芯宜带来小品《山花》、中国铁路文工团相声表演艺术家陈寒柏、王敏将带来相声《老歌新唱》、南安市文化志愿者协会表演的舞蹈《丝路妙音》、南安市咏吟女子南乐坊的南音《郑成功·祖训》等脍炙人口的节目应接不暇。此外,本届活动举办的“互惠互融——共建两岸曲艺命运共同体研讨会”,来自两岸曲艺界的理论家、研究学者、曲艺艺术家等就两岸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构建发展大融合格局等议题进行畅谈。在南安采风活动中,“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金鸡古港、“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九日山、“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等文物古迹,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南音、“民族艺坛奇葩”高甲戏和木偶戏、梨园戏、剪纸工艺等古典艺术瑰宝,还有众多活跃的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闽南原生态民间文化,让两岸曲艺工作者深切地了解作为闽南文化源头南安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史,共同铭记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作为欢乐汇活动内容之一,今年初,《曲艺》杂志社还会同中而作为欢乐汇活动内容之一,今年初,《曲艺》杂志社还会同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启动了“成功杯”首届海峡两岸题材优秀曲艺作品、短视频征集活动,届时将进行颁发证书仪式。优秀节目《郑成功·祖训》在欢乐汇展演活动中进行了登台展示。作为福建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南安历经一年多的“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历程,回首过往,实至名归。南安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曲艺源远流长,多姿多彩,作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的南音在南安结出传承与融合的硕果;被誉为“闽南交响曲”的什音在张克印老人与官桥什音社的坚守下传达着质朴简约之美;以“讲天说皇帝”著称的闽南讲古以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让更多人掌握闽南风土人情……近年来,南安市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精耕南音、什音、闽南讲古等几大曲艺种类,打造出独具南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曲艺特色品牌。正是南安深厚的曲艺氛围给福建省曲艺家协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7年底,福建省曲协到南安调研,评价南安的曲艺有基础、有温度、有创新,完全有条件筹建“中国曲艺之乡”。随后,南安市委市政府便开始部署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筹备成立南安市曲艺家协会。
2018年6月,南安市咏吟女子南乐坊将表演的“南音说唱《郑成功》”,获得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入围奖,将南安曲艺发展带上新台阶。2018年11月,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福建南安曲艺培训班在南安开班,12月,“中国曲艺之乡”建设调研组到南安考察,专家组认为南安符合“中国曲艺之乡”评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2019年3月13日,南安正式获得“中国曲艺之乡”称号。对于传统曲艺,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南安市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的传承创新,扶持梅山南音爱好者李志城对传统南音歌曲进行全数码录制,剪辑成音频、视频,上传到“蜻蜓FM”等网上平台,对南音进行抢救保护和宣传普及,为南音传播开辟了新渠道。融合梨园戏、高甲戏等戏曲表演形式的南音说唱,是南安曲艺在表演理念上的创新。作为南安曲艺发展的新兴力量,咏吟女子南乐坊陆续创作出《拜告将军》《将进酒》《郑成功·祖训》等一系列创新作品,在各级曲艺大赛中收获不俗成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南安市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南音进课堂”活动,目前已有79所中小学校开设南音教学;成立南安市青年南音乐团,青年骨干人才加上南安南音深厚的群众基础,南音发展未来可期;几乎所有建制村均有南音队,南音民间社团遍布各地;组建了10多支什音表演团队,活跃在当地民间各类节日习俗活动中,并以此带动年轻一代的加入;作为南安主打一档电视节目,《南安讲古》栏目已播出600多期,收视率长期稳定,并且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以获评“中国曲艺之乡”为新起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安曲艺发展必将碰撞出别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