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11月22日讯(周晓磊)11月20日,作为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核心项目之一,第十三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福建省泉州市拉开序幕。21日晚上,南音大会唱开幕式《南音韵·四海情》演唱晚会在泉州市区梨园古典剧院举行。
南音大会唱开幕式节目有大合奏 ·暖仔指《霏霏飒飒》、南音演唱《雅调清音万年长》、南音传习表演唱《南音生南国》、南箫与尺八南音对话《八面金钱经》、南音新曲《凤求凰选段 当垆卖酒》、南音乐舞《出画堂》、南音联唱《风打梨》、泉州与波兰南音和乐《送君》、大合奏·煞谱《梅花操》9个节目。除了海内外知名南音艺术家外,参与演出的还有学生群体。南音在海外交流与传承的故事在此次晚会节目中得以体现,如泉州南音传承中心与日本泉州会将共同演奏《八面金钱经》,由南音洞箫和日本尺八两种同门乐器演绎一段传统的南音经典名谱,彰显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据介绍,此次南音大会唱将迎来菲律宾、日本、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波兰等海外南音社团,国内南音社有香港、澳门、台湾、深圳、厦门、泉州等,海内外共35个团组参加。今年恰逢南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除听南音外,20日起至本月30日,南音保护传承成果展将在泉州大剧院开展。22日、23日,与会南音社团将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拜馆、南音交流会唱,在泉州市南音艺苑、泉州市老年大学、泉州市丰泽区文化馆、泉州市府文庙李文杰祠、泉州市南音艺术研究院等地集中举行18场交流演出,活动免费对市民开放。
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永宁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音列入第四批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事业的里程碑,是对泉州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南音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赋予泉州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十年来,泉州认真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各项要求,加强人才培育;着眼创新发展,创办“南音网”,开发数字化智能曲谱,创排南音新剧目,以当代审美演绎传统南音;注重交流互鉴,先后举办了多届南音国际大会唱,组织南音艺术交流研讨等活动。南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逐步得到广泛认同。
泉州市作为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将以纪念南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掘泉州闽南文化资源优势,保护和传承珍贵文化遗产,增进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