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泉州开幕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黄芷晴

中国网海峡频道11月23日讯(周晓磊  刘媛)23日,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的“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现场来自11个国家的17个非遗项目和大师,国内27个省近60个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会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image.png

本次展览展示以“一条海上丝路,万千非遗瑰宝”为主题,秉承“展示、交流、合作、共享”的策展理念,集中展示非遗大师们的匠心精神和立足于向往美好生活的独特艺术创造。展览为期3天,2-4楼的泉州非遗展将常态化对市民开放。

启动仪式由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永宁主持。启动仪式上,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礼致辞,泉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61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个。泉州在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活态传承理念,建立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会,开展生态性保护和开发利用,让非遗融入千家万户生产生活。

随后,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张玉红致辞。她表示,福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芳竞艳,是我国非遗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发祥地,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发祥地,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主动加强与海丝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在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上先行先试,展现了泉州“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的持久魅力和崭新作为。

image.png

在现场, 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在展馆内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自意大利的西西里手绘马车,土耳其的湿拓画和伊兹尼克艺术陶瓷,突尼斯的手工挂毯和红珊瑚,南非的兽皮画,印度的卡拉姆卡里和传统陶器,约旦的马赛克拼贴,科威特的蛋雕,泰国的孔剧面具和五彩瓷,韩国的纸绳子编织,马来西亚的蜡染,伊朗的手工地毯等国外17个非遗项目和大师,现场向观众表演和讲述相关的文化和技艺。

image.png

国内各省份(包括福建省内的项目),非遗项目大多数都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名录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热贡艺术、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热贡艺术、中国剪纸等,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北京药香制作技艺、西藏尼木古宝藏香、苏州苏绣、海南椰雕、成都漆艺、徽州木雕、杨柳青木版年画、贵州蜡染、西湖绸伞、江西歙砚、临夏砖雕贵州蜡染技艺、福州软木画、漳浦剪纸、漆线雕等等,每件非遗作品都让人赏心悦目。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非遗馆首次开馆展览,以《物华之美-民间瑰宝》《泉腔之韵-晋唐遗响》《民俗之风-浓情闽南》《天工之巧-匠心营造》四部分,集中展示泉州市十大类别4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共500多件。展览展示旨在弘扬和传播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现代社会增添光彩,给人们生活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

image.png

本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执行。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