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1月5日讯(周晓磊 刘媛)1月4日上午,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泉州人民会堂开幕。两会期间,14位泉州市人大代表做客中国网海峡频道“两会访谈间”,围绕“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履职”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从乡村振兴到产业升级,注重人才培养是关键
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同时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泉州市人大代表陈翔提出建议,要加强著名侨乡泉州与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交流。他说:“多组织互访交流活动,让港澳台地区青少年能来走走看看、学习了解,今后愿意来泉州深造发展,增进情感,拉近距离。”
着力宣传泉州人文风俗,将闽南情缘根植于新一代青少年的心间,加强对泉州的情感认同,增强自豪感。
市人大代表赖忠惠表示,泉州目前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各行各业较缺中高层次的人才。因此,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为泉州的发展助力,在当下格外重要。
“建议加强对各行业中高端人才的评定、使用、考核、奖励,吸引、留住更多的中高端人才为泉州服务、为泉州的发展助力。”赖忠惠说。
市人大代表吴金笔认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注重人才是关键。“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完善农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机制,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有技能、善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新创业。新时代的农村,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记得起乡愁,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吴金笔说。
市人大代表范国恩说:“助力乡村振兴、造福于民,身在基层,主动和群众交流,为群众解决身边的难题。我们长期主动做好接待选民工作,坚持走访选民,听取和收集选民的建议和意见。”
文化保护与建设,坚守传承让城市烙下乡愁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保护与建设,也一直是许多代表们非常关心的方面。
市人大代表郑雄文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可以从设立基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机制、推行进校园等方面来进行。
市人大代表李达茹则从“加强基层文物的日常管理保护与利用工作”上提出建议。她说,可尝试以项目化运作的形式,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提升,进行旅游开发或建设文史馆、纪念馆、文创基地等。
“南翼新城文化建设应加大力度,继续加强南翼新城统筹发展协调机制,加强与文创对接,并对基础设施、城镇文化建设统一规划设计。”市人大代表蔡小郭说道。
从城市规划到营商环境,城市发展要有“血液”保障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重要的行政行为,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龙头’”。市人大常委庄刚毅说,可以平台作为切入口,提升我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水平,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树立并坚持“开门做规划”理念,探索设立独立的非政府组织专栏,设立公众参与咨询栏等。
市人大代表陈海龙表示,市委市政府致力改善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都在提升。2019年市政府推动以电力项目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清理一大批存量项目和遗留问题,如南安推动“十一五”输变电计划项目220千伏埔当变电站选址落地,将可缓解霞美片用电紧张问题并改善南安东部电网结构。这些基础要素落地了,发展才能有“血液”保障。
环境保护与治理,更应重视建立长效机制
泉州市人大代表黄德宗提出,关于建立山美水库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议制定相应的补偿方案和长效的管理机制,以“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获补偿”的原则,依据定量各地区和特定市场主体所分享的公益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对支持环境保护政策的人员可按户为单位每年适当补偿因禁止饲养牲畜造成的损失,或以人为单位每年给予适当的补贴。最终达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济共赢的目标。
市人大代表黄梅芳则提出尽快完善金浦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议,如抓紧对一些影响明显的重要节点进行整治改造,协调鲤城区加强对金浦水闸、泵站的运行调度,参照西华洋滞洪区建设的做法,对金浦排涝站、金浦水闸进行扩容和扩孔改造等。
此外,泉州市人大代表詹文章在“农村互助医疗个人缴费减负”、刘金龙在“加快过道建设”、许素彬在“安溪气象科普基地”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