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1月15日讯(周晓磊) 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小眼镜”、“小胖墩”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学校上午课前有晨读,下午放学后有辅导课,回家还要做两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的书面作业。久坐和压力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很严重的伤害。而适量的运动和压力适量的释放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福建省政协委员释常定表示,福建南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运动风格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武术进校园”为坚守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开出药方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多了一项选择,可谓一举两得。少年强则国强,校园武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种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同时,更能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福建拥有良好的武术基础,不同地市武术文化各有特色,应对其充分利用、弘扬,在强健学生体魄和弘扬福建武术瑰宝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对此释常定建议,由福建省教育局、省体育局、省武术协会协调统筹,形成“一校园一武术”的整体氛围,每一地区或每一校园重点学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武术类型,把南少林武术作为体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带进各中小学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强、自信、自立、互助、向上的精气神,还可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及百花齐放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促进福建武术多元发展。
释常定还建议,由福建省教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牵头,规划“武术+研学”特色文旅路线。研学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方式。每年到少林寺寻根谒祖、参观游览的海内外团体数不胜数,但走马观花的游览不能亲身感知武术文化,建议协调各学校、旅行社、游学团体将武术体验作为研学内容之一,将武术文化与旅游研学体验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