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星期五

4000头澳洲种牛入闽 助力福建扶贫开发项目

来源:东南网 编辑:黄芷晴

海关关员对进境种牛实施临床检疫 东南网记者 陈楠 摄

14日下午13时50分,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装载着4000头澳大利亚优质种牛的“格洛斯特快航”号运牛船缓缓停靠在福建鑫通码头,福州口岸迎来近年来最大的一批进口种牛。 据了解,目前支持优质奶牛、高端肉牛等养殖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大创新举措。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北京雄特牧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甘肃等地合作签订的扶贫开发项目,成功地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道路,为脱贫攻坚提供持续生机。此次进口的种牛就是用于当地的万头种牛扶贫开发项目。

据福州海关介绍,种牛等活动物进口不同于一般货物,生物安全风险较大,环节较多、流程较复杂。这批种牛进境之前,海关总署先期派员赴澳大利亚开展了境外预检,预检合格的种牛才可以装船。进境口岸马尾海关也成立了种牛进口专项工作小组,提前与地方政府、港区、收货人加强联系配合,围绕提前报关缴税、装卸泊位选址、场地设置和消毒、登轮检疫、进出专用通道、运输路线、应急处置等环节制定了详细方案,确保各环节无缝对接,在确保口岸生物安全的基础上,为进口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最大程度提升通关速度。

“特别是本批种牛来自澳大利亚,根据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定,种牛可以享受免关税优惠。在海关总署和福州海关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及时对原产地证书的真伪性进行了快速验核,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了担保放行和快速通关手续,为企业减轻了800余万元的资金压力。”马尾海关副关长孙健说。

当天,码头现场70辆大货车排成长龙,海关关员监督指导检疫处理单位对每辆车都进行严格防疫消毒处理。在船舶抵达港口后,两组具备动物检疫和卫生检疫资质的海关关员先后登轮检疫,对进境种牛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对船舶开展检疫。到下午14时50分,口岸现场检疫合格后,海关允许种牛下船装运上车。 此次种牛接卸采用了“车船直取”的零等待作业模式,实现口岸、隔离场和运输“两点一线”疫情防控,整个过程牛蹄不接触地面,直接从临时搭建的空中通道经过,登上卡车。

种牛离开码头后立即被运往位于南平的进境种牛检疫隔离场,完成不少于45天的隔离检疫,合格后将运往内蒙古、甘肃等西部地区,投入扶贫开发项目。(东南网记者 陈楠)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