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1月20日讯 三望村位于石后乡政府驻地东4.7公里处,土地资源有限,传统农业以及漫山的毛竹成为他们仅有的生存依托。由于毛竹市场原因,村里没有支助产业,加之青年劳力大都外出务工,只留老人们留守,导致三望村渐渐落后。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派驻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三望村第一书记李安宽到任后,在三望走村串户、调研摸底的过程中,发现三望村致贫原因多数是因病致贫和缺乏劳动力致贫。“三望村美丽的山水,不仅寄托着全村人的渴望,更时刻督促我要带好这个村子”,李书记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三望村驻村书记李安宽回访贫困户
了解到贫困户汤某因为双腿受伤,拖欠了宁德市医院8万元医疗款,没有办法解决。李书记主动入户拜访汤某,经过深入沟通了解到其确实没办法筹集医疗费,非常为难,很害怕还债。李书记耐心告知国家目前对贫困户的帮扶政策,告诉汤某其个人只需支付一小部分费用。由于汤某暂时没有劳动能力,李书记就带他到市区办手续走流程,陪他一起前往医院补齐欠款。一系列做法让村里其他因病致贫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村民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这和国家对扶贫的重视和基层扶贫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
谋划三望村“美丽乡村”建设
驻村以来,李书记强抓三望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环境整治。村庄建设遇到瓶颈时,他总是鼓励村书记和村主任,“我们要尽快将乡村建设做好,作为驻村书记,有责任我来承担,有问题大家商量”。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多年狭窄的村口成功开山拓路,半洋坪水库装上了400米水库安全护栏。随后,他又四处奔走,多方筹资,共争取到项目资金380万元,完成了3公里进村道路排水沟、村委楼广场的卫生整治,建设了3条自然村村内道路,为9户贫困户改造了厨房,还完成了东坑口15亩填方工程、200米竹林尾扫尾工程和幸福院修缮工程、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三望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俗话说穷则思变,但当地也有一句谚语广为流传:“三望村三望村,一望天,二望地,三望政府来救济。”长期以来,村民这种“等靠要”思想愈渐根深蒂固。为了引进新鲜血液,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李书记充分利用换届时机,配强配硬班子队伍。他多次深入党员群众中物色人选,多方征求群众意见,注重从退伍军人、高学历青年、回村创业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中物色人选,平稳推进村级换届。退伍军人汤锡峰今年27岁,在三望村党员群众中口碑较好,换届时当选村支部书记。李安宽和汤锡峰一直想找出一条致富的路子,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村组织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芦花鸡市场广、前景好,便下定决心试一试。以村支部带头,购进了1000只芦花鸡鸡苗进行试验,以村民入股的形式在猴头湾村做试点养殖。三望村开始探索乡村产业创新致富之路,而不是“坐等救济”。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祥祺带队调研三望村
三望村的脱贫之路,离不开宁德市各个单位的多方支持。2017年蕉城区石后乡三望村被列为第五轮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由东侨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挂钩帮扶。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扶贫村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宁德市里制定的“下派干部驻村任职、领导部门挂钩帮扶、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三位一体工作要求开展扶贫工作。2年来,东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帮助三望村解决实际困难、具体问题,先后支援211万元。
作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派驻三望村的第一书记,李安宽告诉记者,基层的驻村工作让他感到非常充实,看到村里的变化非常振奋,淳朴的乡里乡亲、亲切憨厚的村民已成了他全部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