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米电缆已敷设完毕,2台环网柜、4台箱式变已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做最后的复检,预计下午4点就能送电。”1月31日上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电力施工负责人黄国兵一边和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施工概况,一边检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黄国兵一边检查电缆架设情况一边打电话协调施工物资
这位戴着口罩的电力工人叫黄国兵,是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工程公司城区线路班班长。1976年出生的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6年。
在四天前的大年初二早上,寒雨绵绵。黄国兵在灵川镇太湖村的老家,陪着年逾70的父母、妻儿一边看电视,一边准备吃他最爱的妈祖平安面,中央电视台滚动播放着防抗新型肺炎的新闻,全家其乐融融。然而一个来自单位的电话,让黄国兵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附属医院要投新肺科大楼,要用电施工了,我得回城区。”黄国兵一边穿上工作服一边笑着朝家人说。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是莆田市新型肺炎救治的“主战场”。为了有效防治新型肺炎,莆田市参照“小汤山医院”建设模式,要尽快建成投用该院肺科病房大楼,市政府要求供电部门10天内完成通电。
黄国兵的爱人吴素莲有点埋怨:“你大年三十不是刚值完班,怎么又轮到你,再说现在外面肺炎的风险这么大……”
“现在是艰难时刻,我是班长,今年马上要递入党申请书了,我不上谁上?那碗妈祖面帮我塞冰箱,回头电话联系!”黄国兵关上车门,一脚油门往村头驶去。
大年初二下午,黄国兵和一群同事冒着细雨,到医院和院方会商施工方案,认真勘查作业现场、制定施工计划、落实防护措施。
离他们50多米的不远处,就是莆田市新型肺炎患者的集中收治隔离病房。看着现场进进出出的医生护士,黄国兵脑海有一瞬间浮现出爱人吴素莲有点幽怨的嘟囔声,“现在街上都没几个人,大家都害怕去医院。你倒好,主动送上门!人家医生有防护、有措施,你只知道埋头干活,什么都不懂。并且孩子也高三了,我很担心……”黄国兵笑着摇了摇头,认真扣了一下防护口罩的耳绳,紧了一下身上的党员服务队红马甲。
黄国兵(左一)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能不能先马上启用新肺科大楼1-3层的用电?我们急着要隔离救治病人。”与医院的初步沟通中,院方提出了请求。疫情就是命令,黄国兵叫来10来名班组员工,临时调派来电缆。大家喊着号子、手拉肩扛,齐心协力将2条400多米的电缆敷设到位,响亮统一的口号在徐徐落下的夜幕里回荡着。当天晚上新肺科大楼1-3层的灯顺利亮了起来。
1月27日早上,50多名福建电力铁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戴着口罩繁忙施工着,挖掘机、运土车、吊车、运货车等近30部车辆在现场来回奔波。从现场来看,这次施工,既要不影响医院正常运行,又要考虑到现场有多支来自不同单位的作业队伍。同时,在黄国兵脚下,他们还需要挖开一条300多米的电缆管沟,这里交错密布着输氧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通信光纤等10来种管道线路。现场安全措施、病毒防范措施都要更认真、更严格,施工难度不言而喻,容不得半点玩笑。
晚上24时,春寒料峭。忙碌了一天的黄国兵回到办公室,脱掉工作服扔进水盆,再烧了一大壶开水。他把热水浇在工作服上,涂上肥皂,认真地搓洗起来。“从医院回来的工作服还是我自己第一时间洗了吧。带回去怕影响家人。”黄国兵笑着说。
“平时阿兵实在太忙了,衣服都是扔洗衣机里洗,得有10多年没动手洗过衣服了吧。”第二天,吴素莲在与黄国兵的视频通话里心疼地告诉采访者,“不过我这些我们也理解,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都为他骄傲!”
黄国兵(右一)现场协调确定管道路径
在经过连续几天的昼夜施工,1月31日清晨,天气回暖,温暖阳光照射在工地上。黄国兵早已和同事们不停地忙碌起来。
当天下午3时许,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设备验收合格,符合要求,马上送电!”黄国兵略显疲惫脸上堆满着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大家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电力人把莆田市政府要求的10天工期,缩短至不到5天,提前接通了莆田版“小汤山”的用电“生命线”,为医院后续建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明天我要回老家,要把欠的那碗妈祖面补回来。”黄国兵一边笑着一边说,身后那面迎风飘扬的党旗显得格外鲜艳。(孙瑜阳、林荔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