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立春。东风解冻,水暖三分;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立春意味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此时,距离国网福建电力启动24小时全封闭值班管理已经过去96个小时。
疫情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疫情防控的重要基础。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物资生产企业、隔离点等重要用户以及居民用电万无一失,37名调控员按照应急值班方案要求,前往指定场所开启24小时全封闭值守模式。
从2月1日开始,他们的归家日期是未知与待定。
保护好福建电网的“熊猫”
李文忠,国网福建电力调控中心值班长。原本值完除夕到初二的班他就打算回永泰老家与亲朋好友们团聚,但因为疫情,所有计划不得不画下了休止符,“调控中心副主任陈志常常笑称电网调控员像‘熊猫’,这似乎很形象。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者,调控员这个岗位不可替代。倘若调控队伍有人感染疫情,电网将面临‘无人驾驶’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民生与疫情防控。刚开始没有想过疫情的防控需要走向封闭值守的境况,但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举措。调控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封闭值班方案,同时给每一位调控员家属做好了思想工作。这一次,不是疫情将我们隔离,而是责任要求我们隔离。”
“我很安全,你不用担心”
90后调控员刘琦的爱人是一名医生,身处抗疫一线。夫妻俩的倒班生活让他们对家庭亏欠颇多。相比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刘琦更担心的是身处医护一线的妻子。网络成全了他们的思念,消减了对彼此的担忧。“你别担心,公司已经编制了应急预案,现在实行调控机构‘双场所值班’运作模式,人员进行全封闭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主调人员分为A、B两组,两组人员之间隔离不见面,分别在主调调控大厅以及应急调控大厅交替开展值班;调控员的工作场所、生活场所、通勤车辆都进行封闭管理。我很安全,你不必担心,倒是你在医院要做好防护措施。”刘琦耐心地跟爱人说着工作,因为了解,所以放心。
“谢谢,有家的感觉”
何志凡,一位很宅的94年的男孩儿,自诩是“很平凡的调度员”。全封闭值守在他看来,与往常并没有什么区别。在调控中心的日子,他恪守着宿舍与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偶尔让他产生北漂的孤独感。封闭管理后,他维持着管培中心与公司两点一线的日子。这次封闭值守前,调度中心调控处党支部书记张应灵细致地考虑了调度员生活起居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大家的困难与内心想法,与后勤部、管培中心进行了多次沟通,酷酷的何志凡说:“谢谢组织的关怀,虽然回不了家,但这里给了我们家的感觉”。没有华美的辞藻,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男孩儿最真的感激。
“每一刻都不虚度”
这是韩晔倒班生活的第12年,也是他进入调控中心的第10年。常年倒班与调度工作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严谨的个性,更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全封闭值守生活并没有让他觉得难熬,他说:“这里的生活作息严格,不容易养成散漫的状态,这对调度工作非常有益。调控中心对封闭期间的生活作了科学安排,让我们的业余时间更充实,不虚度。学习党章,重温调规,在微信群里组织读书会和K歌会,在宿舍走廊上分批组织俯卧撑、跳绳、50米短跑等运动项目……无论何时,让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自律的生活习惯,便没有闯不过的难关。”韩晔这个随遇而安,喜欢即兴生活的人,这一次面对封闭值守却在淡定中透着些许急迫。淡定的是他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工作与业余生活,急迫的是他希望早日听到可以归家的消息,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在这一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我们不是旁观者”
2002年的何如青还是一个刚刚进入象牙塔的学生。18年过去,他已经成为国网福建电力一名优秀的调度员,这是他在省调的调度台上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他说,“02年SARS爆发的时候,我还是个大学生,一切都感觉离我很遥远。如今,我作为一名电网员工,作为一名父亲,我感觉这一切都离我很近很近。如果说02年我还是一名旁观者,那么现在我就是一名参与者。虽然我身处战“疫”的后方,但与各个行业的基层工作人员一样,我们都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默默无言地付出着、奋斗着、坚守着。”是的,面对疫情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尽管战役艰难,我们并没有孤军奋战。
那是有你的方向
张煜的爱人在机场工作。全封闭值守后,张煜最担心的就是在一线工作的妻子和一岁八个月的儿子。“往常都是我和爱人哄孩子睡觉,现在我被封闭管理,如果遇上爱人再上夜班,我就开始担心孩子睡不好,又担心老人因为孩子闹腾而辛苦。平日想家人的时候就通过视频,让父母出门买菜要当心,让爱人上班的时候要注意防护,然后再逗逗孩子,给孩子唱唱歌。”四天过去,看着家里的生活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张煜渐渐放下了心。封闭住所的三公里外,便是张煜的家。深夜想家时,他总会对着窗外家的方向拍一张照片,看着窗外的点点灯光,想象着那一盏明亮灯光后的家人,他明白,这就是电网人的职责,也是“守护”的意义。
为了什么站在这里
阙定飞有一个可爱的刚满月的女儿。如今,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妻女。说不担心是假的。刚刚听到封闭管理的时候,他的内心很纠结,不知道自己如果不能回家,刚刚做完月子的妻子如何照顾刚满月的女儿?家里的大小事务怎么办?孩子怎么办?这一次封闭工作要多久?种种疑虑让他心中不安,但身为调控员的职责和使命,又让他准时来到工作岗位。他明白,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勇往直前的最大力量。也明白,为了这一份支持,他必须贡献所有的力量。想家的时候,他总会看着窗外寂静的街道,告诉自己,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旁人是否知道,但我知道我是谁,我为了什么站在这里。
隔离不了爱和希望
郑立玮在调控的岗位已经18年了。每年,国家发布年度节假日安排的时候,他都深知这一切与自己无关,他最期待尽早看到的是春节值班表。今年春节,他本来答应妈妈值完班后就带着老人家一起去武汉看望亲人,一场疫情阻止了相聚。封闭值守的日子,他一边有序地完成工作、安排生活,一边通过微信了解被隔离的身处武汉的亲人的情况。他说,“只希望这场疫情早日结束,我们都能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给信任我们的领导,给支持我们的家人,给所有用电客户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等到春暖花开,我们都能摘下口罩,然后我要陪着妈妈一起去武汉看看樱花,吃吃热干面,再与亲人们说说我们曾一起经历的这些恐惧、勇敢、奉献和感动。”
封闭还在持续,A组与B组的每一位调度员身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支持、理解与鼓励。就像磁带的AB两面,虽然每一首曲子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以爱为题,唱响一首首温情的奉献之歌、守护之歌。这个平均年龄仅33岁的调控员队伍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尽职尽责,守护万家灯火,亦被灯火背后的温暖所包围。
或许他们很平凡,但他们的付出与坚守却值得被记录,值得被倾听。他们在真实地为这场战“疫”做着什么,即便只是守护,即便只是默默无言,就算力量微弱,但在这微弱中却包含了坚定的力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都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这一切终将成为过去。这一刻,让我们用行动说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林蔚如、温兴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