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3月6日讯(谢祥茂)宁德市柘荣县英山乡官安村与浙江省温州市仅一溪之隔,两岸群众姻缘相联,往来密切,近70%家庭都有亲戚在温州。温州作为疫情的重灾区,给官安村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防控工作刻不容缓。福建省法院派驻官安村第一书记林金达接到返村战“疫”的“集结号”,立即返回村里,紧紧抓住问题关键,有针对性地制定机制、宣传防疫,落实到户,努力在村里筑起一道群防群治的抗“疫”防线。
组织思想工作 制定防疫机制。疫情来势汹汹,但村干部群众对疫情还不太了解,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官安村需要在短时间内把村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防疫战线筑起来。林书记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组织村两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和责任感;及时调整值班制度,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和预警工作;组织8名党员和7名村民,组织党群志愿者服务队,担当起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引导员、信息员和战斗员的职责;制定发布“疫情防控村规民约”,党员带头遵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林金达(右)入户宣传防疫知识
宣传及时到位 提供防范意识。利用村广播、村民微信群、宣传栏及发放宣传单等,广泛宣传疫情的危害、传播途径、发病症状及防控办法,让群众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共同做好防控工作。要求村民“三不”(不走亲、不会客、不聚餐)“四要”(从宁德以外地区回村要报告、离开柘荣县要报告、外来人员来村做客要报告、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要报告),把以往上门拜年发红包的习俗,改为微信语音拜年、视频拜年、微信红包等。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在于下实力出实招,一锤一锤把钉子钉牢。经与熊状、上宅、王社等几个相邻的行政村协商一致,在必经之地的熊状村村口设置关卡,暂时关闭通往温州市的红军铁索桥通道,对进出官安一带的人员进行统计、问询,对来自浙江、湖北及外地进村游玩的人员予以劝退。正月13日、15日、18日,按习俗这三天村里都要举行做福活动。林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与村干部找福首、找群众,讲疫情、讲政策、讲平安,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春节以来,村两委成功地劝导停办3起做福活动。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逐步形成了群联群防的牢固“防线”。经过强势宣传,群众防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1月31日,林书记接到群众报告,发现村内停放2部挂浙A、粤A车牌的车辆。经调查了解,该车为本村村民所有,近半年,人、车均在本地。事后,林书记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避免引起恐慌,并对群众的积极参与予以表扬。
党旗永在前线 排查落实到户。在乡政府和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对村民手机使用范围进行查找,共排查出8名村民近期在浙江境内活动,及时把这8人情况上报防疫站,并进行居家观察,每天登门测试一次体温,了解相关健康情况。目前,8人均已解除居家观察。“只要哪里有疫情,支部的战‘疫’跟进到哪里。虽然我们不是医生,无法治疗新冠肺炎,但我们要当好群众的心理医生,组织他们从思想上、精神上战胜疫情。”林书记如是说。平时,林书记经常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平安宣讲。疫情期间,更是以身作则,连日来一直在基层一线,调查了解疫情,宣传防控常识;开自家车带着村医,对9位分居在县城、村里的居家医学观察的村民进行每天一次体温测量、登记。正是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及时跟进,官安村在战“疫”一线筑起了一条牢靠的安全防线,也在群众心里筑起了一个信任的港湾。
林书记(左一)平时对村民教育宣讲
疫情期间林书记(左一)与村医排查村民体温
“抗疫不忘抓发展,这样才能奔小康。”在村两委会上林书记说道。村两委很快地拟定了疫情期间发展产业的四条措施:一是明确今年作为官安村产业发展年,争取流转土地六百亩、赎卖成品林一千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吸引村民回村发展;二是鼓励村民发展高山白茶和太子参产业,特别是近段时间在村劳动力较多,抓紧做好春耕、除草、堆肥,改良土壤,为全年丰产打好基础;三是支持回村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和林下经济;四是利用抗疫宣传机会,向村民宣传“三权分置”制度,鼓励土地流转,促进村农业朝规模化、现代化、制约化方向发展。“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趁大伙儿都在家,多种茶叶多种参。”福建省法院派驻柘荣县英山乡官安村第一书记林金达,借宣传疫情防控时机,鼓励村民跟紧节气多发展产业。太子参是官安村的主要产业之一,太子参被列入“肺炎1号方”成分后,村民们颇为兴奋。林书记和村两委因势利导,鼓励回村村民利用疫情在家期间,帮助父母松土、除草、追肥。
柘荣太子参
初春阳光下的官安,村外的田野里、山坡上,多了忙碌劳作的身影。林书记相信农业生产不误时令,官安村会越来越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