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丽老师(中)在宁德师范学院教学
李亚丽是宁德师范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的人民教师,学习艺术专业的她进入大学从教以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组织成立了包括剪纸、漆画综合材料等专业工作室。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李老师对农村有些自己的情愫,李老师经常带着学生到乡村中采风、学习时,总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通过志愿申请,李亚丽争取成为了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仙洋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李亚丽深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扎根基层事业靠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除了在抓好党建组织建设、凝聚群众、还必须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推动脱贫攻坚事业,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各项资源,在谋划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下功夫。
离开了熟悉的校园环境,怀着诗和远方,进村蜿蜒颠簸的山路也预示着驻村振兴乡村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村民的淳朴和好客让李亚丽感到亲切也更有斗志,立志帮助大家脱贫攻坚,很快李亚丽就用本地的方言与乡亲们打成一片。
驻村书记李亚丽做“新型肺炎”的防疫宣传
驻村书记李亚丽通过一年对乡亲们的走访熟悉,2018年,仙洋村第十三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利用村支部换届选举的时机,推荐年富力强的党员充实到班子队伍,优化成员结构,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工作向心力。不论是台风“玛莉亚”来袭防洪抗台,还是“新型肺炎”的防疫期间,李亚丽总是带着村委、村干冲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及时奔赴仙洋村,向村民宣传当前疫情防控应该采取的各项措施。张贴告示、拉红布条、地里田间、屋前屋后劝导村民、风雨无阻摸底排查,带头宣传。她的心早已和这个熟悉的村庄连在一起。
仙洋村生态公园
自从李亚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逐渐喜欢上了自己所在的仙洋村。仙洋村是闻名的“福建省生态文化村”,坐落于成片的林海和成片的果园、茶园、古树观赏园之间。在仙洋古树观赏园的山顶上环视,青山环抱,绿水悠悠,鱼塘上白鹭巡游,鱼塘中红鲤遨翔;徜徉观景台,仰望壁上“游目骋怀”“南国胜景”等石刻,景致独特。驻足露营地山亭,放眼青山莽莽,云动峰移。“身在此山中”,仿佛身披雾纱曼妙于仙境之间。
坐落于福安市溪尾镇北部山区海拔500米的仙洋村,村落虽然小却充满了沉甸甸的厚重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是仙洋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叶飞、曾志等革命先辈曾在此留下足迹。“共产党闹革命,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一个不大的山村,当时就有125人参加革命组织活动。根据地遭受白色恐怖的血腥围剿,仙洋村被烧毁房屋11座260多间。然而,仙洋村群众始终同红军生死相依。仙洋人同红军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帮助红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那峥嵘岁月里,仙洋为闽东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辈的艰苦奋斗也激励着这位来自农村的人民教师,弘扬红色土地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李老师认为仙洋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可依托仙洋村红色文化和国家森林乡村资源,按照“以红推绿、以绿助红”的工作思路,向打造“红色生态旅游村”方向努力,统筹推进仙洋老区基点村建设。
宁德师范学院夏良玉书记(右)带队慰问驻村书记李亚丽(左)
李老师经常与宁德师范学院的夏良玉书记、魏远竹院长等人沟通乡村的建设,学院除了入村慰问贫困户,旅游系张光英教授携也专家团队来村里调研。各系进村调研的教授与李老师交换意见,一起群策群力,交换“红文化+生态+旅游”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想法。
毕业于艺术院校,李亚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还策划围绕村口到革命老区纪念馆的党建景观设计,以党建党史长廊的形式承载着历史文化,为村里又增添了艺术生命气息。另外,村口也建设1公里多的“四好农村路”示范路,结合村中古树、枫叶林和云海等自然资源,着力打造古树观赏园、摄影观景台和露营基地。春夏时节,来村中旅游和摄影的发烧友络绎不绝。
仙洋村观景台
李老师一直积极落实仙洋村“红色生态旅游村”建设,溪尾镇打造仙洋“红色生态一日游”“森林慢活二日游”路线及“仙洋帐篷节”等特色活动,联合辖区的“渔村(溪邳)、畲村(坎下)、古村(坂中)”的特色乡村旅游带的构想也在逐步落实。这个贫困村在李书记来到仙洋村后不仅实现了脱贫,村财已达了十几万元,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和仙洋村民一起为编制着乡村振兴的画卷和梦想。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乡贤能人的大力支持下,福安市溪尾镇仙洋先后建成了革命老区纪念馆、文化陈列馆、观景台、党建文化长廊、古树观赏园、森林步道、老年人活动中心、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福安市的仙洋村作为“福建省生态文化村”已经焕发新的生气。(作者 谢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