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厦门战“疫”小人物,“功成不必在他”的老刘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黄芷晴

中国网海峡频道3月19日讯 这场特殊的战“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多少人逆向而行,用坚守和付出构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墙”,守卫着更多的生命和健康。他们中有阻击病毒的白衣天使,不惧风险,日夜奋战救治最前线,他们中有守卫家园的公安民警,忠诚尽职,筑起坚强壁垒保平安,他们中有埋头苦干的社区工作者,事无巨细,动员全民参与防控战,他们中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身影正以各种朴实的方式抗疫,为国家排忧解难。  

疫情如战情,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厦门市翔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这支队伍充分发挥行业监督职能作用,迅即响应,严密部署,精细分工,靶向关键,硬核出击,扼制要害,精心织造阻隔病毒传播防护网,忠诚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赢得辖区百姓交口称赞。  

这位战疫“小人物”叫刘胜,他正是来自于这支优秀而光荣的队伍。他虽是一名普通卫生监督员,但怀揣强烈的责任担当,在这场战斗中挺身而出,逆险而行,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全力以赴与翔安卫健系统的同仁们并肩构筑辖区防疫“长城”。在翔安的大街小巷、村头庄尾,在辖区的医院诊所、商场楼宇,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既是“战斗员”,又是“情报员”,更是“宣传员”。

image.png  

在翔安当地一家民营医院大门口,刘胜正指导院方前移设置预检分诊点,他左胸前的党徽在藏蓝色制服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他嗓音尽管沙哑,但说话中气十足,寥寥数语就把疫情当前预检分诊点需要前移设置的重要性、预检分诊点设置标准、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注意事项、遇到发热病人如何规范处置等问题如教科书般交待到位。他身形算不上高大魁梧,但举止间无时不透射着军人那种特有的刚劲和干练。  

刘胜,曾在武警厦门市支队服役19年,长期在部队首长机关从事综合协调工作,2013年底转业到监督所工作已有8个年头,在所里主要牵头负责翔安全区240多家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也是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下子很难看出他是一位快要“知天命”的人,尽管他外表显得年轻,一些单位同事和监管服务对象还是愿意称他为“老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注定非同寻常。原本已经向单位请好年假要回江苏老家陪年迈多病的父亲一起过年的老刘,在除夕前两天参加完市监督所召开的专题防控部署会后,当即改变计划,决定留守厦门,随时待命。大年初一,战疫号角一吹响,老刘就立刻从家里赶回单位,充分做好应对疫情处置随时出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积极向所领导提出加强出勤人员自身防护和从严管控外来人员进入本单位等多条工作建议。  

新冠肺炎传染烈性极强,当记者在电话里问他当时会紧张吗?老刘在电话那头淡定地回答:“2003年,我经历过、也抗击过非典,那时我在武警支队跟随部队首长走基层、抓防护,没日没夜地忙碌,当时的情景犹在眼前,准确地说,我有抗击非典疫情的经验。脱下‘橄榄绿’,既然选择了这身‘藏蓝’,而且吃的就是传染病防控这碗饭,早有思想准备,责无旁贷,没啥好紧张的。”  

疫情在前,老刘向前。翔安辖区内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厦门市第五医院和厦门莲花医院3家医疗机构是厦门全市统一设置的发热门诊指定单位,老刘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前往监督指导,确保诊疗流程规范,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隔离发热疑似患者,做到有效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忙完这一摊,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辖区5家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和平安道医院,逐一组织这几家单位前移设置预检分诊点,要求对进院(楼)人员一人不漏地进行体温监测筛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送诊。与此同时,他密切关注辖区近百家社会医疗机构动态,耐心说服部分门诊部和诊所暂缓开门营业。  

image.png

他积极会同厦门市翔安生态环境局联合检查位于翔安新圩镇的东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市唯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督导该公司严格执行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要求,缩短平时两天一收的频次,改为日产日收,紧急情况随叫随到,做到专人专车、专库存放、当日焚烧。  

他每天连轴转地一线监督指导,话说得多,又不方便喝水,再加上缺乏休息,上咽喉粘膜严重出血,噪音比之前更沙哑了,但他斗志依然昂扬。老刘告诉记者,这已是他们监督所展开的第三轮监督检查了,目的就是根据疫情情势变化,严而又细地查找薄弱环节,谨而又慎地完善防控措施,严防死守,坚决杜绝医疗机构发生院内感染。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担当。当记者问及:“这时候疫情肆虐蔓延,大家对医院都是恐而避之,可你们还频频出入,真的不害怕吗?”老刘的回答一下震撼了我:“相比那些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我们这点风险真算不上啥。但说实话,有时候想想也后怕,奔波在外四处监督检查,一天下来至少要接触上百人次的陌生人,谁能保证这些人当中没有新冠病毒携带者呢?特别是去辖区内3家市里指定设置的发热门诊检查,在那更是会直面一些发热病人,又有多少新冠病毒携带者可能藏身其中呢?其实自己都不敢想,也没时间想。家里其他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反倒是我整天在外跑,他们戏称我是‘头号危险人物’,其实他们都在为我担心。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远离传染源、远离人群是必要的选择,但作为卫监人,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能因为害怕,就不出门监督,逆险而行、迎难而上是责任和使命所在,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image.png

他紧盯民生保障重点,深入闽篮等大型商超、社区便利店、美发场所,督促进店员工与顾客必须落实佩戴口罩、体温检测及登记报告制度,采取自然通风、截流进店、隔开买单等措施,想方设法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他走上街头,深入村巷,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材料,现场示范讲解手卫生消毒和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普及知识,耐心答疑,正面引导,疏导恐慌,稳定人心。  

他悉心指导社区、自然村和物业小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进出人员规范测量体温。  

他主动靠前关心担负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和场所消毒任务的乡村医生,再三叮嘱乡医们要注重自身防护。同时,向乡医们了解有关信息,及时加以分析汇总,为区防疫指挥部疫情研判、科学施策、精准防疫提供一线情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疫情面前,老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毫不退缩,考验的是担当,锤炼的是作风,展现的是实干,做出的是奉献。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卫监人的使命与担当,以一身藏蓝,守一方平安,与厦门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这几天疫情防控呈现积极向好态势,或许是防控压力稍有释缓,或许是经不住记者的软磨硬泡,老刘终于答应抽空与记者当面聊一聊,但前提是纯粹聊天,不算采访,更不要报道他,可以好好宣传一下他所在的单位——翔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这样一个优秀而光荣的集体。老刘在电话那头反复表示,他只是一名基层卫生监督员,功成不必在他,他只是竭力履好职尽好责做好份内事罢了,无需过度宣扬。他不计较自己目前所处平台的宽度和高度,但他始终会坚持自己的态度和热度,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谁给他一舞台,他还谁一精彩。  

根据约定,记者终于见到了老刘,应该算是记者跟他的第三次见面,他头发长了不少,面容略显憔悴,其他没变 。

image.png

老刘告诉记者,疫情伊始,他所在单位党支部就注重党建引领、示范引领、宣传引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无私无畏、竭诚奉献”教育,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体党员带头扛起责任、经受考验,让党徽闪光,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把一面面党旗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算是老党员的老刘倍受鼓舞,当场表态一定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全情投入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用自身“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安全指数”。  

承诺于心,践诺于行。记者相信老刘绝对做到了。  

聊天过程中,老刘点开手机照片相簿,让记者翻看了上百张照片,这些照片是他在“疫”线奋战时的各种工作瞬间,从中可以窥见老刘每天的工作强度。除此之外,老刘没有再过多聊他自己,与记者谈得最多的还是他们单位在疫情防控中的艰辛付出和所作的种种努力。从大年初一开始,翔安卫生监督的同志们像打了鸡血似的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二十多天,个个好样的,没有人畏惧退缩,没有人叫苦喊累,严而又细地执行工作纪律,确保督导到位,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谨而又慎地做好自身防护,避免战斗减员,众志成城,戮力同心。截至采访当日,累计出动623人次,150余车次,检查单位437户次,开具执法文书32份,发放资料8000余份,劝导群众3800余人次,对315户未营业经营单位采取发送短信预警提醒和电话告知,共发送疫情警示短信2194条。  

聊到兴致处,老刘提到了他平时也很喜欢爬格子、码文字,前些天还利用战斗间隙撰写了一篇稿子,先后被“健康翔安”、“业翔民安”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多点出击,精准督导:翔安卫生监督战“疫”强势打出“组合拳“》、《战“疫”一线:24小时待命!翔安这支团队,主动冲锋在前》为题刊用转发。老刘说他希望可以用照片呈现每一位同事站在防疫前线最坚强的样子,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描述他们义无反顾、冲锋“疫”线的感人事迹,是在给“疫”线奋战的所有同事加油鼓劲,让身边温暖的力量能够在抗疫一线接力传递。  

据老刘介绍,下一步,他们将针对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学校即将开学,及时调整疫情防控工作方向和监督重点,汇全所之智,集全所之力,在确保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同时,为翔安区坚决打赢经济发展攻坚战保驾护航,他的话让记者倍感振奋。  

战“疫”仍在进行,担当一以贯之。作为翔安卫监人,老刘说他将坚持站好“安全岗”、把牢“秩序关”、打好“温情牌”,继续把初心彰显在行动中,将使命落实在岗位上。山海无恙,此生无憾。有幸与卫生监督结缘,老刘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这座深深爱恋的城市。寥寥数语背后,蕴藏多少豪情。  

从采访开始到结束,我和老刘都带着口罩,但是他的眼神是那样坚毅、笃定。采访离开时,他用仍然沙哑着的嗓子叫住我说,“你采访的时候也一定要小心防护,注意安全,我们一起加油!”隔着口罩,我俩都笑了。  

image.png

老刘只是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一个缩影,但正是这一份份默默的坚守与奉献,让这个特殊的春节充满感动和力量,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等待我们发现,等待我们记录。如老刘所言,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战斗很快将会迎来全面胜利,但功成不必在他,他的力量微乎其微,比他辛苦的人还有许多,身边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老刘一样的“小人物”默默无闻地在为守卫健康与生命竭力奋战,今天我们的疫情防控形势才得以扭转向好。面对疫情,谁不害怕,心怀大众,逆向而行,只为抓住“生”的光亮,世上哪有什么英雄?只不过有这些平凡的“小人物”替咱负重前行,用他们最美的身影诠释着初心和使命,让我们温暖、感动,也让我们心中充满力量!让我们用文字和镜头向他们致敬,替他们加油,为他们点赞!(郑琳 苏志龙)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