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8日讯(林赛贞 凤遇武)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并列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被誉为“东方珍品”。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下,如何保护和传承脱胎漆器工艺,成为福州市漆艺发展的重中之重。4月27日,福州脱胎漆艺行业协会邀集漆艺界相关人士及媒体朋友举办沙龙,就《福州市漆艺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书》展开讨论。
当天下午,福州市漆艺产业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位于福州市朱紫坊的漆艺一条街的“千文万华”铺内召开,这里也是漆艺大师陈明光等艺术家的工作室。满屋的漆艺精品衬托下,虽然还是带着口罩进门并保持距离,但现场令人感觉非常的舒适融洽。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长陈天灨及协会秘书长陈国勇、副会长林友新、上官俊华、俞峥、郑频、吴青、胡韬等知名漆艺家参加了研讨会,就福州漆艺行业的现状和后续发展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见解,反响十分热烈。
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长、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天灨认为:“人才的培养对于福州漆艺保护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认定一批福州市漆艺大师示范工作室非常及时与必要,可起到示范引领、聚焦创新、树立工匠标杆的作用,以老带新,通过传帮带,发扬光大福州漆艺”。
福州漆艺界知名老艺人,漆艺名家林友新告诉记者:“福州最宝贵的传统脱胎漆艺技法,大量在流失,保护工作是当务之急,非常急迫” 。省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技能大师上官俊华认为,漆艺传承保护与发展应从教育抓起:“现在连漆器之都的福州市,很多中小学生都不知道脱胎漆器是什么。这一现象应引起政府的重视,希望开展脱胎漆器进校园宣传工作” 。
省工艺美术大师、省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人俞峥指出:“福州市一批卓有成就的漆艺大师年事已高,福州漆艺人才存在断代、后继乏人的问题,打造漆艺大师示范工作室刻不容缓。应首先认定一批市级漆艺大师示范工作室,在工作室建设及传承带徒上给予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发挥漆艺名师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闽江学院漆艺研究院执行院长、市脱胎漆器协会副会长郑频提出:“福州市政府应保护和发展包括脱胎漆器在内的整个漆艺产业,以脱胎漆器为契机,与艺术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的漆艺设计人才,进一步发展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当代漆艺,真正把福州打造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漆艺之都”。
沈绍安漆艺馆馆长胡韬女士则从商业发展之路“百年老字号争创示范”角度做了创新发言。作为福建漆艺界金牌老字号企业,沈绍安漆艺有着200多年的历史,现已将古老的漆器与时尚科技相结合,计划通过VR展示系统、三维全视觉互动及智慧长屏互动的系统,打造一家智慧漆博物馆,使之成为福州对外展示漆文化的一张名片。
据了解,《福州市漆艺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书》的调研和撰写,历时三年。从漆艺历史文化背景、漆艺术家优待政策、漆器发展历程以及漆艺产业规划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
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总结了《福州市漆艺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书》发布的意义:“规划书的出台,是福州市漆艺界、文化界的一项重大盛事,表明当今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标志着东方文化的复兴和中国文化的自信。”规划书对福州市漆艺的历史、现状及产业分布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它的印发,旨在加强对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加快促进福州漆艺产业发展,实现振兴福州漆艺、重铸漆都辉煌的目标。
同时福州市工信局方面表示,今后将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与发展特色思路,精心打造朱紫坊漆艺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晋安远洋路漆艺苑保护基地,以生产和销售分离的形式规划建设漆艺小镇,引导漆艺企业向漆艺文化街区和产业示范基地集中,全力打造形成“一街区两基地”的漆艺产业空间布局。
福州市脱胎漆器曾经有过无数的辉煌,在国际上为祖国取得无数的荣耀。但因为历史原因,造成“漆都福州多年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提名无缘”等令人痛心的现状。与会的福州脱胎漆艺行业协会秘书长、企业家陈国勇坦言,《福州市漆艺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书》的出台,对于福州漆艺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着实令漆艺术从业者们看见了未来,看到了“踏踏实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