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讯 6月气温居高不下,用电负荷急剧增长,迎峰度夏全面启动,带电作业也进入了“旺季”。上半月,国网福建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完成了8次带电作业任务,数量已和3至5月的月均作业数量持平。
每次带电作业,都能听到作业人员把自己“甩”进电场时瞬间爆出的“噼里啪啦”声,让人心中一颤。带电作业的艰苦和危险性毋庸置疑——与百万伏带电银线共舞,不仅要克服大体力劳动的身体考验,更要克服凌空作业的恐高眩晕、与线路接触瞬间穿越“电弧”的恐惧心理。一个个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勇者故事,为这支电力铁军勾勒出最美奋斗者的轮廓。
征服带电“变形金刚”
“征服带电‘变形金刚’那次,可以说是一次生死攸关的经历了。”当被问到最艰难的一次作业时,国网福建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成员刘文杰说道。
他描述的“变形金刚”是位于宁德霞浦500千伏川崇Ⅱ路线路上的一基铁塔,为加固台风吹断的主塔,在两旁另外架设支撑塔,三者共同组成的复杂子母塔型。
“有的位置很窄,我们就从跳线爬进去;有些地方要‘绕道’,从‘这相’转移到‘那相’;有的地方得借助软梯挂地线,靠滑车带进去……”介绍进出电场方式的同时,刘文杰打开记忆的匣子,“最恐怖的就是进出电场,瞬间产生的电弧就像鞭炮直接在身上炸裂开一样。“虽然电流会从屏蔽服上流过,不会伤及身体,但说心理不怕,那是假的。
一个误操作就等同于事故,这是一份与死神肩并肩的工作。面对“变形金刚”的紧凑塔型、交错复杂的构件,这种“惊心动魄的炸裂”瞬间,整个作业下来,他们需要经历近百次,更重要的是18个作业点,每一处都不能记错。
“动作规范,手速要快。” 刘文杰脑海里只有这个想法。他按照日常的训练方法,在距离导线均压环还有0.6米距离时,迅速用转移棒抓牢导线,成功进入了等电位,顺利完成接续的消缺工作,征服带电“变形金刚”。
带电班全班人马齐上阵,连续奋战48小时,提前3天完成任务。据了解,这是一条跨省核电输出的线路,该次带电作业避免了重要负荷损失,保障了核电输出的稳定性,减少停电作业2天,可创造近两千万的经济效益。
50米走了1小时
眼前只剩下最后50米了。刘文杰还想试着再抬一下腿,却是有心无力。
他正行走在一组高压线上,头顶是灼热的烈日,脚下是森森的山谷。
这是2016年盛夏。班组临时接到任务:有气球飘到了线路上,可能造成短路,需要立即处理。
作业现场条件复杂:塔在山顶,银线穿越山谷划出弧线,气球就挂在弧线最低点——要取到气球,必须走线300多米,起点和终点的高差达数十米。因为山高路远,车辆无法开到塔下,需要作业人员背运工器具爬上山顶,体能消耗很大。
消缺刻不容缓,刘文杰自告奋勇进电场。
“沿着导线走出去的时候还好,有点陡,但都是‘下坡’路。没想到回来的‘上坡’那么难熬。”高空中温度超过50摄氏度,罩在身上的绝缘服密不透风,随身携带的设备也是烫手的,刘文杰感觉身上糊了一层汗水,眼前都是蒸腾的雾气。
“太累了,只好停下来休息一会,挪两步;再休息一会,再挪两步。”刘文杰说:“同伴看我这样很着急,都在喊‘慢慢来。’”最后这50米,他整整走了一个小时。
对带电班成员来说,最难的不是在几十米的高空走线,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持之以恒的坚守——不论寒冬酷暑,汗水都捂在衣服里,踩着晃晃悠悠的导线干精细活。每一个带电作业人都拥有能吃苦、爱干事的可贵品质,他们努力奋斗、用心工作,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半路杀出”拦路虎”
耳边是风声与电流声合奏的交响曲,眼前是群山和铁塔交错的锦绣图。这天天气不错,随着口令的下达,周晓刚和同伴像荡秋千一样“飞”入电场,有条不紊地开启新一项作业。
没想到,半路杀出了“拦路虎”——一个重要部件的位置怎么都调不好。一小时过去,既定任务没有完成,周晓刚逐渐着急起来,尝试了好几种方法,都失败了。
“别慌,仔细看看长度对不对。”塔下的班长经验老到,沉着的声音稳住了周晓刚的情绪。
果然是长度有问题——因为塔型多,所需的工具也各不相同,有时就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能不能把一些小工具组合起来,去弥补它缺少的长度呢?之前师傅好像就这么干过。”周晓刚灵机一动,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翻找了好几个家伙,捣鼓了一阵,总算试出了合适的长度!
因为这个插曲,工作用时比原计划多了一倍不止。下塔后,他和同伴在草地上躺了半天,心情也畅快了起来。
与高压线路打交道形同与“魔鬼过招”,带电作业人员不仅需要充沛的体力,更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每次工作前,班组都会进行现场勘查,结合杆塔图纸进行工器具、进出电场方式的选择,做好充足的准备。但即便如此,带电作业中还是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这就需要作业人员具有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
在他们的讲述中,太多记忆深刻的场景历历在目、鲜活如初。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洋洋自得,带电作业班的空中卫士们用三百六十五日如一日的坚持和披荆斩棘的决心,与人迹罕至的高山、数十米的高塔和几十万伏的高电压为伴,守护着电网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光明和动力。酷暑依旧,这支电力铁军克服了上蒸下晒的“桑拿”洗礼,与烈日同行,把责任的光芒镌刻到每一次工作中,为夏日用电保驾护航。 (戚晓涵 林丹 庄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