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民族团结,引导广大群众了解畲族人民传统节日,促进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6月23日,福建罗源县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展示畲乡风采。
本次活动由中共罗源县委统战部,中共罗源县委文明办,罗源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起步镇党委、政府,罗源县融媒体中心主办,罗源县文化馆,起步镇庭洋坂村承办,罗源县畲族文化研究会、印象山哈(福州)文旅传媒协办。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因为是比较传统,我们每家每户端午的话都会包粽子,包不同的粽子。像今天我们全村的人一起包粽子,包了560个围成了一个地图的形状,体现出了我们爱国一个情怀,我觉得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一般小孩子都不会包粽子了,所以今天特别也是向我妈妈学习了一下包粽子,我希望让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罗源县起步镇庭洋坂村村民蓝世丽表示。
当天下午,罗源县起步镇庭洋坂村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畲族同胞们早已在自家门前摆好桌子,笋叶、粽叶、芦苇叶等“粽衣”一一摆放在桌上。傍晚时分,编粽叶、装糯米,畲家妇女们各显身手,只见翠绿的粽叶在一双双巧手中上下翻飞,粽叶两片重叠,或卷成尖筒状、或裹成长棍型,放入糯米、红枣、花生等食材,再捣压至板结,粽绳捆紧。不多时,六角粽、长角粽、枕头粽、长棍粽等形态各异的粽子便从畲女们的手中诞生。
随后,畲族同胞们将包好的粽子围成一个中国地图的形状,“总长5.6米,象征56个民族大团结;并围着“地图”引吭高歌,一派热闹的节日景象。
罗源县起步镇庭洋坂村党支部书记蓝世杰告诉记者,今天举办这场活动表达两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畲族端午节传统文化,现在很多年轻的这些畲族群众,对端午节文化不了解,所以这一次从原材料开始,就从我们的旧村采集下来,然后用这种最原始、最原生态环保的一个形式,把端午文化的习俗展现给这些年轻的村里面的朋友去看;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现在有很多汉族的女孩子也嫁到我们畲族村来,那对于这方面的话,所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汉族跟畲族同居的一个村,那这样子我们摆完(地图),就是畲汉一家亲的意思,让他们(共同)参与进来。
据介绍,庭洋坂村是传统畲族村,2008年作为县“造福工程”项目,整村从罗宁交界的偏远山区搬迁至起步平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