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讯(谢祥茂) 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农村青年人口大量外流老人留守村落,形成了许多“空巢村”。地处宁德市白马山麓,平均海拔五百多米的澳坪村就是这样的“空巢村”。除主村外,管辖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460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目前有近千人口流入镇区打工谋生,剩余人口多为老人。
驻村书记杨峰到澳坪村报到
2018年,一位50多岁的驻村书记来到了澳坪村,他就是宁德市国税局的干部杨峰。满怀壮志的杨峰来到农村,真实的体会到农村的孤寡老人在贫困村生活的不易。由于村里没有了劳动力,村庄正在慢慢萧条。不要说村口修建一个路灯,连基本的饮用水都没法保证。虽然杨峰年纪有些比较大了,但是因为在部队锻炼过,自律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村里虽然条件简单,但是他坚持吃住在村里,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
杨峰(右一)和村里留守老人闲聊
杨峰走访群众时,澳坪村中群众反映最为直接的是饮水问题。据村中老人反映,村里以山泉里的泉眼作为家里的饮用水,不太卫生而且不稳定。只要遇到大旱,村里经常断水断炊。村里条件艰苦,杨峰进村后和村民们一起生活,村民的期望也让杨峰感同身受。
杨峰带头清洗自来水水池
澳坪村解决饮水问题并不容易,澳坪村地广人稀,分成6个自然村,每个村相隔较远,山路崎岖,被群山阻隔。杨峰和水利局的专家们一起研究地势,一起深入没有道路的竹林,勘探合适的水源。虽然已经50多岁了,杨峰书记还是很有干劲,山区海拔都在500米以上,他穿着军鞋行走在大山间,最终考察组选取了澳坪村南北2处地势更高的地方建设了两座蓄水池。杨峰很快向上级反馈了情况,村里的民生问题也得到了宁德市人大、宁德市水利局和市国税局的高度重视,纷纷支持解决澳坪村民的困难,协调资金77万元,建设村的安全饮用水工程。由于村庄“空巢”再加上山路难行,为了从镇上请一个技术工人,杨峰总是态度谦恭,然后专程开车请师傅进村里,再安排送到镇上。村里缺乏青壮年劳动力,杨峰和村干们就亲自帮忙,找不到货车就拿自家的汽车给村里用。通过大家一点一滴的努力,澳坪村的老人们终于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的生活饮用水了。
澳坪村道路和护坡整治
村里喝上水、供上电,通好路。这些需求虽然普通,但是“空巢”的澳坪村原来一直没有解决。杨峰作为驻村书记,希望在扶贫的同时为村庄带来改变。三年来,这个村里的“父母官”白天在村子里规划主村道路、监工道路硬化、改建便民大楼,傍晚上就在村广场的仪式亭和村民们沟通交流。村委对记者说,有一次他们聊到一段斜坡路比较陡,杨峰书记听到后主动和村民们攀谈了解村民的意见后直接去看了现场,晚上就回村委楼调整村庄规划的方案了。
澳坪村内新建的公厕和停车场绿地
澳坪村现在已经建设完成了主村道路规划和建设、光伏发电站、自然村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过年的时候,年轻的村民务工返乡的回来,看到村里的面貌,都感叹道家里的老人在村里更放心了。
宁德市文联进村义演
杨峰驻村工作得到了各界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二年多来,杨峰多次联络宁德市人大各党支部和澳坪村多次开展共学共建活动,大力推进了村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澳坪村的对外联系。宁德市人大牵头联络了多家单位支援村庄建设,出资帮助村里丰富了文化建设和改善办公设施。宁德市文联多次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村里采风、慰问演出、书写对联,丰富了村民娱乐生活。宁德市中医院也组织医护人员到村里义诊。村民们对党和政府的关心都非常感激。
宁德市人大联合宁德中医院党委进村义诊
除了村庄建设,由于留守村民年纪比较大,保证村民不因病返贫也是杨峰非常关心的问题。澳坪村有一个年近50岁的男性村民苏某团,身患严重双侧髋关节坏死,不能正常行走。因家庭贫困又没有医保,长期卧床不起。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敏在“四下基层”调研过程中,杨峰汇报了苏某团的情况,随后金敏主任牵头协调飞鸾镇镇府、宁德市医院进行医疗帮扶下,最终健康出院。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敏带队为村民送上新春的祝福
杨峰相信,像农村这样的基层一定要落实好国家的保障性制度。为了村里不病返贫,杨峰在澳坪村落实村民医保。开始很多户村民对缴纳医保的费用并不热情。杨峰带着村委们挨家挨户进行教育,讲解国家政策,经过持续的宣传工作,澳坪村的农村医保终于都落实了。2020年又有一个村民苏某相,检查出股骨头坏死的疾病,需要做手术。因为医保政策,只需要负担不到4万元的医疗费。杨峰协调好相关手续后,亲自送病人送到宁德市中医院,2020年6月30日,经过宁德市中医院的尽心治疗,已经圆满完成了医疗手术。
澳坪村复健村民苏某团
驻村三年,村民们都说杨峰书记白发多了,瘦多了,但是他对澳坪村的感情也更多了。一次他在村里的仪式亭和村里的居民打趣地说道,如果回到国税局退休以后,有机会就回村里,和大家一起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