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新闻通报会
中国网海峡8月6日讯(谢祥茂) 8月5日,宁德市水利局召开宁德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新闻通报会。新闻通报会上,说明了从2016年开始到2019年底,宁德市水利局开始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巩固提升”工作,目前完成投资1.6亿元,受益人口33.2万人。按照中国水利学会发布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经过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复核抽查,宁德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含4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0034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解决。2020年全市已投入资金2267万元,对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饮水安全进行巩固提升,受益人口达到7.3万人。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摘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决脱贫攻坚饮水安全任务的完成,宁德市主要做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健全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第二,“十三五”以来,全市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资金1.6亿元,受益人口33.2万人。今年,宁德市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资金2267万元用于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受益人口7.3万人。第三,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各地已将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开通农村饮水监督电话,面向社会公布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人等。第四,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已有福建省水投集团、城建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宁德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全市推进,今年4月,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宁德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目前,福鼎、柘荣作为全省试点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其余7个县(市、区)正在积极推进当地城乡供水一体化前期工作。
到2019年末,按照中国水利学会发布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经过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复核抽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今年3月省水利厅部署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排查复核和整改工作,按照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从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4项指标,对全市18155户6.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开展排查复核和整改工作。到6月底已全面完成整改,整改工作“见底清零”。
宁德市水利局副局长陈显发言
陈显在通报会上表示,宁德市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在水质、水量保障,供水服务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未来,将积极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四同”待遇。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区域特点,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建得起、管得好、可持续。同时积极推行城乡供水服务市场化机制,以县为单位,加快培育投融资和建设管理经营主体,通过引进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方式,加强与国有企业合资合作,建立统一融资、统一建设、统一运维建管平台。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形成有机统一、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格局,推动农村供水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