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纱般轻云笼罩的清晨,在枝头鸟儿不停的欢唱声中,路边的野花迎着微风摇曳,眼前,一湾绿水环护着一个古朴的小山村,这镶嵌在青山绿水美丽画卷中的就是福建省顺昌县建西镇路兹村。
每天清早,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习惯的来到了村部群众接待室,桌上摆放着一壶冒着俨俨热气的泉水、十多个洁净带着晶莹水珠的茶盅和装在透明塑料罐中的新茶,几张椅凳,有事没事上这喝茶聊天,仿佛成了路兹村人日常生活的标配,在家长里短的茶叙中用微笑着迎候晨巡回来的家人。
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村落路兹村是一个有298户1200多人的库区移民村,其中贫困户7户19人,低保户3户8人。2017年,党中央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省移民发展中心一级主任科员冯勇听到这个消息后,积极报名参加下派驻村干部帮助贫困村脱贫,并把微信名改为了“摆渡人”,下定决心要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化身库区移民村的“摆渡人”,把党的的优惠政策、助农资金、现代知识传送到移民群众手里,同心戮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凝心---夯实堡垒筑基础
“古村无新厝,炊烟袅无力,壮年异乡苦,老幼数归期”。凝聚民心是首个入驻路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冯勇必须攻克的第一个壁垒。作为第一书记,如何有效作为,带动路兹村民脱贫致富,改变移民村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必须先夯实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到任后,他主动来到移民群众家中,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走到田间地头干农活,增加自己的泥土气,拉近自己与库区群众距离。带领村两委和党员骨干,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始,访民情,纾民意,解难题,增情谊,用自身的言行和质朴的语言,告诉村民什么是美好生活,怎么实现美好的生活。同时,结合外出党员多、流动大的特点,建立“美丽路兹村党组织”微信群,及时组织支部活动,传达学习最新文件精神,成立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对困难群众、党员嘘寒问暖,积极发展党员,补充新鲜血液,确保党组织充满活力,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路兹村党支部开展“七一”支部联动党日活动
重整后焕然一新的路兹村新村部
聚力---脚踏实地解民忧
解决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是“摆渡人”直面的第二考题。刚到村里不久,冯勇就发现村里还有16户人家住在五、六十年代的破旧灰墙木头房子里,一到雨天就漏水。冯勇发挥他所学建筑专业,分析出房子是竹篾墙木头房,即使修了还会漏水,修缮是治标不治本,于是提出村里拿一点,村民筹一点,共筹措资金210万元,重建了16套新房,16户群众高高兴兴搬入新房时直喊党好政府好。
路兹村16户困难户新家建设
2019年顺昌县遭遇历史罕见的三次大洪水,建西镇防洪堤被冲毁60多处,村庄被淹。面对严重的灾情,冯勇迅速回原单位汇报并向水利厅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终于将路兹村列入生态流域治理项目,争取到1000万元的建设资金,重建和提升了村里的防洪设施整体品质,彻底告别了小修小补疲于应对,年年汛期年年愁的无助状况。
冯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灾情
坚韧---时刻为民烙心坎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摆渡人”心中的梦想。做一个坚毅、本分、无私服务群众的“摆渡人”以群众的忧乐为自己的忧乐,以群众的脱贫为自己的最大荣耀,也是冯勇始终牢记下派的初心使命。这不,李家反映菜地被征,钱还没赔;张家反映下水沟很臭,要维修……对此,他都会一一写在本上、记在心里,之后就一桩桩一件件就去抓落实。刚到路兹村时,听到最多的是,哪里沟又堵了,谁家又排污水臭水了。冯勇与村委商定,决定按照轻重缓急花两年时间进行雨污分离改造,彻底改变了臭水沟面貌。同时还多次走访相关部门,筹资了90万元对新村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每家门前的排污管进行埋地改造,改变了管道不通畅、不循环、雨污同沟,臭气熏天的环境。日积月累,村庄变美了,幸福指数提高了,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在他下派的近三年时间里,整个村庄老百姓都和和睦睦,没有一名上访户,被评为县级平安综治村,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获得省级奖补资金三年600~1000万元,已经做好乡村振兴三年(2020~2022)规划,为明天的路兹村的乡村发展擎划好了美丽蓝图。
冯勇带领村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筑础---致富路上迎曙光
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摆渡人”永恒的追求。山青了,水绿了,村美了,但老乡们口袋鼓了才是硬道理。1970年建西建县时村里为支援国家建设,曾将土地等无偿划归国有,撤县后,村集体没有土地相关资源,村财零收入,村民唯有外出务工才有一些现金收入。必须将输血式扶贫改变为造血致富,由多方帮扶改变为自行站立,使路兹村真正摆脱贫困。冯勇马上就想到建设光伏发电站,听到村里发展缺项目建设启动资金后,下派单位省移民发展中心领导十分支持,很快将这项工作列入年度计划,下拨了50万元作为项目建设启动资金。冯勇还联系了其他挂点帮扶单位和扶贫办,又争取了80万元资金,加上省级配套40万元,路兹村200kw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地建设起来并于2018年6月开始发电,从此村财告别了零收入,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
2016年,村里用帮扶资金建设了43亩大棚,但因群众不懂得种植,2017年第一次招租就以亏损退场,再次招租无人问津。冯勇听说后,就去福州发动朋友联系几家花卉企业,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了一家承租企业,按照租期10年,前5年租金5万元,后5年6万元。既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又实现了村民家门口上班,挣钱、农活、亲情一样都不缺失。
冯勇指导大棚建设
路兹村整村列入了林木涵养禁伐区,增产不增收,增收不见钱,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状况活生生就摆在面前。“一元碳汇”是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开发的首个扶贫碳汇项目,通过将贫困村(户)所拥有的林木纳入项目碳汇林管理,测算产生的碳汇量,按一元钱认购10千克碳汇,在线上平台进行交易。冯勇积极到县里争取,将试点工作放在路兹村,同时做好村里贫困户的炭汇测算工作和平台上线工作。2020年3月12日,“一元碳汇”项目正式上线,冯勇以助力贫困户脱贫不返贫为出发点,积极发动各界朋友购买,二个月就卖了4万多元,使7户贫困户、3户低保户共27人有了持续稳定的增收新路子,实现生态林保护和精准扶贫双赢。
现如今,路兹村人均收入已由2016年6920元达到15300元,人均增收8380元。
信任—无限信赖戚与共
信任是移民群众赋予“摆渡人”最大的自觉担当。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已身心融入库区移民事业的冯勇深深感受到党的蓬勃伟大力量。年初二,刚回家过年不到四天的冯勇听到疫情在不断蔓延的消息后,面对严峻形势,心急如焚,不顾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四个老人,一个生病,一个卧床,小孩高中学习最紧张时刻),义无反顾自驾返村。车载电台在不断地播放疫情的新动态,街道、国道、高速,一改往年,空荡荡看不到一部车辆与行人,连空气都充满浓浓紧张的味道。一路上,他一边接收传达着省、市、县对防疫防控要求的新指示,一边婉拒县领导要求他即刻返回省城远离风险,电话指导村支部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做好务工返乡人员的登记、测温、隔离工作。回到村里,不畏风险,立即深入各个村民小组,宣讲上级严防严控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居家过年抗疫情的意义,身先士卒带领村里全体干部党员和志愿者服务队,齐心协力定时定点对村里全方位地进行清理、消杀、检查,详细了解村民每个人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状态,耐心周到及时帮助解决居家需求。点点滴滴如亲人般的热忱关怀,深深印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戴。从疫情发生至六月底,全村零感染,也无一人因疫情而影响到自己的生产生活。
乡村如画,乡风和谐,乡民淳朴,乡亲幸福。这一件件、一幕幕远胜于陶渊明文笔下的桃源景致,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摆渡人”,路兹村人已开始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出发。(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