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泉州南安金淘镇南丰村算好治理账 答好发展题 力促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中国网8月14日讯 “1+8等于几”,8月12日,在泉州南安金淘镇南丰村,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常务副主任黄祖生笑着问记者。还没等记者回答,他自问自答道,“在我们村,有个不一样的算式,1-8=1,1+8=8”。

这什么意思?黄祖生解释说,村里现有7个村两委、1个招聘的村干部,共8人,几年前村支书黄华忠提出“一个苹果分成8块还是等于一个苹果(1-8=1)和一个项目有8人的思路等于8个思路(1+8=8)”的班子建设施路,凝聚人心、聚合众力,共同做好乡村治理、乡村建设。

blob.png

除了1+8,南丰村还有8+90、1+4424的乡村治理“算式”。通过这些“算式”,全村算好治理账、答好发展题,全力促进乡村振兴。

1+8 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村里可以建房子的宅基地很少,住房困难的村民却不少,年轻后代以后也会有建房需求,这个问题大家看怎么办。”近日,在主持村党支部的周例会时,村支书黄华忠将村民反映较为强烈的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多开发利用些山地、力争片区改造、提倡集约用地、鼓励多户合建、翻建时整合腾出边角用地……村支委们纷纷提出大家的想法,一时间就有了多种思路。汇总这些思路后,村里经过调查研究,拟将村里的一块有条件建设的集体用地拿出来,统一规划,建设联排房屋,实现集约用地。“这块地可以建14幢联排房子,能满足约30户村民的住房需求,统一规划比不统一规划至少多解决10户的住房需求,还提升了环境”,黄华忠说,目前村里已着手规划,准备上报审批。

blob.png

“我们村两委工作班子由8人组成,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否则就不是一个整体,必须团结一致,一起出谋划策、执行落地,才能办好村里的事。”黄祖生介绍,正是在答好“1±8=?”这道题的基础上,这几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利用周例会,由每个包片干部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将情况用投影仪直观分解、图片对比,村两委进行讨论研究,最后由村支书汇总工作进度,部署下周各包片需要落实的实事。这一做法突出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

在这一工作机制下,南丰村诞生、推动、落地了一个个建设项目:九龙殿周边实现硬化、绿化、美化,景观串联将人工湿地和振安殿、九龙殿、廖坂宫、幼儿园及新丰院连成一体,形成以寺庙景观、公共休闲为主的村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人工湿地和微动力污水处理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进行了厕所革命,打造62亩百香果基地、150亩绿化公司植树,“一事一议”新换路灯300多支,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

blob.png

1+90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乡村治理,党员先行。黄华忠说,在农村办事情促发展,“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南丰村有90名党员,这90名党员就是影响带动群众的90面旗帜。1个党支部和90名党员,哪件事走在前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哪件事就比较容易办好。

村里倡导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就得打响头炮,带头实施。“你请我,我请回去,每逢‘佛生日’,村里比春节还热闹,村民一请就是十几二十桌,少说也得几万元。”黄华忠算算账,说这笔钱如果能省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于是,村两委提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通过,给村民发倡议书,党员干部率先实施……2015年,南丰村就开始倡导移风易俗,把“佛生日”过出“健康味”。党员干部不仅自己先行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神事不办,还成“操办大户”家里的常客,不断做思想工作。很快,移风易俗在南丰村蔚然成风。如今,每年的“佛生日”变成了村民共同的“文化节”,村里将村民村民组织起来,开展踩街、打乒乓球、踢门球等活动,比大办神事更热闹。

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并还引导乡贤、村民把省下的钱拿出来做公益,“目前全村累计捐了200多万”。

blob.png

拿着移风易俗捐出来的钱,村里投入30万元,把黄氏祖厝翻建成文化馆,设置了家风家训馆区、农耕博物馆区、新二十四孝馆区、爱国华侨文化馆区4个展示区,展示着全村征集来有家训古训20多条、家训手抄报数十幅、家风小故事数十篇,和源自本村的一代“糖王”黄奕柱、“对人慷慨对己节俭”的黄种波等爱国华侨“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南安华侨精神,成为村民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和“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南安华侨精神的良好平台载体,该馆被评为南安市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同时还着手创建省级“侨胞之家”。拿着移风易俗捐出来的钱,村里还投入30万元,按省级农村幸福院标准建设。“以前村老年人协会就一间办公室,开展活动没有阵地。”村委黄祖生介绍,刚刚建成的村老年幸福院460多平方米,有幸福餐厅、日间休息室、南音社、棋牌桌、图书馆等,让全村7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有了休闲、娱乐、交流场所。

1+4424 民情日记述担当全村合力共建设

“30分钟,我们就掌握了从国外回来的3位村民的具体情况,几点几分到、坐哪一趟航班、在哪个酒店隔离、家住哪里、目前情况怎样……”黄祖生打开微信聊天记录给记者看,他说“目前3位村民还在飞机落地的南京,村里已到3位村民家里开展工作,迎接他们14天隔离期满后回村的生活”。这一切,都有赖于村里的网络化管理。依托村民,村里建设起两级九个网格,“包片干部、村小组长、村民代表共同参加,网格成员65人,村里的大小事都能一清二楚”。在此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南丰村网格员走遍全村每个角落,进行建筑标绘和户口整理核查,迅速掌握了全村1331户、3072名常住人口、实际人口4424人的数据。

村里的情况一清二楚,村民关心的事也得一丝不苟。“这个勾,好不容易才打上。”黄华忠随着拿出随身的笔记本,在一个”水库脚水沟和顶坝蓄水池修整”待办事项边,打着一个清晰的勾。原来,水库脚水沟此前被台风破坏,沟渠被堵,水流不畅,一下大雨雨水就流进村里家里,需要水时水却流不进农田里灌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将水沟修整工作列为村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最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由村里出资修整水沟。“村两委做实事,村民自然要支持”,得知水沟即将修整,村民黄种举主动参与进来,跟着村干部实地勘测,商讨、完善修整方案,村民黄阳地则主动捐出自己的部分农田,供水沟拓宽。

像这样的“民情日记”笔记本,黄华忠2000年担任村干部已来,已记录了近50本,面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村庄发展、精准扶贫,村民建房申请、邻里纠纷等大小事。“我怕忘,所以都把它记下来”,黄华忠说,“白纸黑字记着,时不时翻出来查查看还有啥没做,里面的事项,不仅是村里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对村民的承诺,提醒着村支部、村委会去兑现。”

blob.png

有一个踏踏实实办实事的村级组织、班子,就有一个4424位村民齐心协力、和谐发展的气氛。在农村裸房整治工作中,南丰村有33座裸房需要整治。对于可以保留的,村里经研究,要求户主自行装修,或由村里进行墙体彩绘,扮靓环境。对于需要拆除的,村里要求拆除让路,同时可以出具证明说明土地权属。“我们整治了33座,村民们都很配合,到现在也没人索要证明”,黄华忠说,在村民的支持下,村里的“省级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成效良好,得到了肯定,随后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又再获佳绩,村里一天天变美了。

如今,南丰村的建设告别了绿皮火车的“火车头”带动模式,升级到每节车厢都能提供动力的“村级班子带动,村民推动”的动车模式,近年来先后获评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村、南安市和谐村、文明村、美丽乡村,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