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光泽县高擎生态责任大旗 强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blob.png

中国网海峡8月30日讯(胡光华) 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光泽县为做到城市垃圾“三化”处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近年来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初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光泽县绿也炭业有限公司以毛竹边角料、竹屑为原料,经过气炭炉高温炭化为炭粉,再经过模具压制成成品炭棒,一年可消耗毛竹边角料6万多吨,年产炭棒超1万吨,产值近4000万元,同时还创造20多个工作岗位。

光泽县2019年7月建成投运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项目,日处理餐厨垃圾20吨。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好氧发酵技术,厨余垃圾经资源化处置后,油脂部分可提炼生物油原料,残渣部分可发酵为生物有机肥。

 blob.png

图为大件垃圾循环利用处置中心项目

为推动建设,光泽县还建设了大件垃圾循环利用处置中心项目、鸡粪发电资源化利用项目、鸡宰杀下脚料资源化利用项目、鸡毛资源化利用项目、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等。

2019年4月,光泽作为全国首批“11+5”唯一县级代表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光泽县高擎生态责任建设大旗,通过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探索各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置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光泽特色的“无废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凝聚科技要素,发展“无废农业”

把“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与“中国生态食品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源头减少或不用化肥农药,以有机肥替代生产高品质农产品“无废农业”文章思路。推动落实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专项行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示范推广使用有机肥25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万亩次,发展紫云英绿肥种植2万亩,稻田秸秆直接还田5万亩,地膜129吨100%回收利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为全面评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能对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以及农产品的影响,与生态环境部固废中心、华南环科所、中国农业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签订课题研究协议,选定寨里山头村农业种植基地为研究标本,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课题研究,为深化“无废农业”提供理论支撑。打通畜禽养殖、粪便收集、沼液发酵、灌溉施肥、运输配送的全技术流程,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全面完成16家生猪养殖场废弃物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片7个,培育无公害农产品17个,绿色食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新增农产品有机认证2个,实现了有机农产品认证“零”突破。

打造循环经济,推行“无废工业”

依托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废弃物综合利用无污染、零废弃的循环经济模式。圣农公司破解鸡粪治理难题,利用鸡粪和谷壳混合燃烧发电,月处理鸡粪1.2万吨,月发电量达460万千瓦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绿也炭业公司研发出新设备,将竹木屑变成精制炭,副产品蒸汽为其他企业提供热能,年产1万吨精制炭,提供2.7万吨蒸汽,产值超过3000多万元。

积极培育海圣饲料、明圣生物科技、圣羽生物科技等一批固废产业企业,恒杰生物提取鸡骨头软骨素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今年下半年即可投产运行。

针对圣农食品加工环节产生的食品污泥,引入厦门江平新三板上市公司合作生产膜发酵高品质有机肥项目,即将实现投产运营,困扰圣农多年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完善终端处理,推广“无废生活”

创建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在南平全市光泽县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实现网上下单上门回收垃圾服务,利用现代化设备实施生活垃圾智能分类,目前已有428户居民参与试点,垃圾分拣正确率达90%。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餐厨(生鲜)垃圾处理中心已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推进智慧停车、智能充电桩、“拜米”共享单车等一批绿色环保项目,目前已完成城市数据机房及306个停车泊位建设,建成电动车充电桩500多个并投入使用;全县22辆公交车、88辆出租车辆更换为油气双燃料动力环保车型。

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光泽县全面启动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城区封闭式小区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14个试点村已全面启动。

采用先进的好氧发酵技术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已建成投用,实现厨余垃圾经资源化处置后,油脂部分可提炼生物油原料,残渣部分可作为生物有机肥。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215座水冲式公厕,拆除524座旱厕,今年计划再建9座,全部建立了“公厕长”运行维护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有人建无人管”问题。

探索模式创新,助力无废建设

光泽县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兼顾自然财富与经济财富,积极践行“两山”理论 。引导圣农集团、工业园区、生猪养殖场聘请第三方专业环保管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借智借力,有效弥补政府、企业在环境管理中的不足。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强工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可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打造“零碳园区”。实施建设城区垃圾分类智慧平台,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统筹管理,建成危险废物可视化监管平台。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