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8日讯(俞子凡) 今年4月,厦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按下营商环境建设的“加速键”。记者在7日上午举行的厦门市招商引资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通过29条具体改进任务,配套出台两批共181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厦门持续发力,确保营商环境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水平。
据厦门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林晓辉介绍,厦门首先在智慧赋能政务方面改革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通过公安、人社、教育、卫健、住房等惠民便企事项实现 “掌上办”,户政、社保、医保、企业登记、公积金、交通运输等高频事项50%以上办件量“全程网办”,并加快不动产登记、车驾管、出入境等“一窗通办”,食药品、医疗器械等“证照联办”。全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具备条件的高频事项“秒批秒办”。
其次,在审批改革方面,手续环节再精简,不动产登记缴税发证一个环节、当场完成;95%的涉税事项网上办、不见面。办事时间再压缩,小型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进出口货物全面推行“提前申报”,进口货物“两步申报”、“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进出口贸易更便捷。在要素保障方面,通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实施个税奖励、子女就学、居留和出入境等保障。定期召开企业融资需求对接会,推行“百行进万企”,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行差异化供地价格、年限和供地方式,试行“产业定制地”,有效保障项目用地。
最后,在夯实制度基础方面,厦门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获批设立全省首个破产法庭,推行“示范性判决+调解”,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压舱石”。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下一步,厦门将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对标国际国内最优做法,滚动梳理形成营商环境提升任务新的清单,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对出台的营商环境政策满意度调查,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