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李霞、黄羲,仙游这三位著名国画大师被誉为闽中画坛三杰,是中国人物画杰出代表,其画作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今年恰逢李霞诞辰149周年、李耕诞辰135周年、黄羲诞辰121周年之际,仙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画艺术传承发展,将于9月13日在莆田市博物馆B馆三楼书画厅,举办为期7天的“近代中国古典人物画三杰—李霞李耕黄羲作品展”,借古以开今,以一份秋水长天般的情怀,将闽中画派的艺术与文化之精神发扬光大。
仙游县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厚,人才层出不穷,素有“国画之乡”之美誉。金秋时节,仙游文旅部门着力挖掘弘扬传统特色文化,成就李耕、李霞、黄羲三位大师画作联袂展出的遗愿,这些馆藏的120件中国人物画精品,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精彩,蕴含着相同的墨香。这是一场“以形写神”“得意忘形”的审美盛宴,是一场“悟”在画中表现的“意境”之盛会。届时,我们可以用顿悟的慧眼去观赏,可以用一颗温柔的心去品鉴,去获得自身创作与解释的维度,去追寻“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人生境界。
李耕(1885-1964年),原名李实坚,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号菜根精舍,主张“效先贤、严法度、坚基础、师造化、脱窠臼、创新意”,擅长古典人物,兼善山水、花鸟,书法、诗文、雕塑、弦琴等亦有较深造诣。徐悲鸿在观“中法绘画联展赛会”李耕获奖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有以奇拙胜者,首推李耕君,挥毫恣肆,可以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蔡若虹题赞:“李耕是我国画坛首屈一指的大师,画技独特,自成一派”,李耕艺术是“国之瑰宝、画坛之光”。1959年李耕国画研究所成立,2015年又升格为李耕国画艺术研究院。
李霞(1871-1938年),字云仙,号髓石子,又号抱琴游子,清末于闽中闻名遐迩。当时名士陈宝琛(1848-1935年),有诗赠曰:“仙游大画家,寄迹西禅境。遗我古美图,笔姿秀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清末御史莆田人江春霖(1855-1918年)推荐晋京,所作《麻姑晋酿》,表现中华女性之美,赢得“麻姑李”的雅号。李霞的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赛会,为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赢得了国际荣誉,多幅作品藏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博物馆。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吴昌硕曾书赞他为“人物第一家”。
黄羲(1899-1979年),原名文清,又名文倩,字可轩,号大蜚山人,擅长古典人物画,兼善花鸟、山水、书法,精通画史、画论,是一位专业突出、学养全面的艺术家,为我国著名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北上故宫鉴画留下相关手稿十七册,在高等院校教授传统人物画技法“十八描”,被誉为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中国人物画教学的先行者。吴昌硕、王一亭、诸闻韵曾联名为黄羲拟定润格,盛誉黄羲“善绘事,所作人物尤能袭芳瘿瓢,独具家法,诚闽中画士之杰出者”。
诚如举办方在《李霞李耕黄羲作品展前言》中所言:仙游三画家能形成一个地方画派,其间渊源有自,关联甚深。他们追踪瘿瓢,融汇百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成为闽派在近现代的杰出代表。三杰作品题材类同但画风各异,李霞笔墨沉厚,气度恢宏;李耕古劲峭拔、挥洒自如;黄羲清逸淳雅,意境高远;可谓各扬其长,各臻其美,所表现神仙道释和历史人物,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搜妙创真,雅俗共赏,充分发挥了国画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这是金秋时节仙游献给莆田人民的一份精神食粮,期待诸君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美学平台上去俯视,认知、赏析、品评这难得一见的闽中三杰画作,赓续富有特色的本土画派之骨气,齐心推动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认清你从文化自信中赶来的步履,在美学园地里留下你的一串串脚印,娓娓道来闽中三杰那一段老故事。(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