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洛江区聚焦“强基促稳”三年行动部署要求,以实施“红色动力”工程为抓手,聚力打造“红色微网格”,延伸“同心圆”区域化党建工作末梢,抓好末端落实,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织密网格,延伸触角。一是推动力量下沉。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便于活动、有效管理,创出特色、抓出亮点”的原则,以“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党建微网格”为组织体系,构建“三级网格长+网格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党建工作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切实推动服务和人员下沉,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初始,迅速成立124个党员先锋队挂钩联系群众,选派4批次区直单位干部下沉村(社区)、企业(项目)参与协助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工作,开展打通“疫情防控难”操作链专项行动,采取“1+S+S+S”的模式(即每名派驻干部分别负责若干个重点项目、若干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若干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力投入服务企业(项目)一线。二是送进服务网格。有效整合红色驿站、红色管家、党员楼长、党员街巷长等网格治理小阵地,落实党员兜底管理,划分红色责任田,不断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以三盛四季公园二期为试点,推行“一核多元”的“近邻”党建模式,建设小区党群活动中心,坚持“一馆多用”,配套人大代表联络站、红色邻里议事厅、便民服务站,开展“和谐邻里•五心家园”主题系列活动,营造“邻里一家亲,幸福你我他”氛围,做实家门口党建,让业主居民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在身边,小区服务暖人心,打造“楼下的服务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三是落实兜底管理。推进网格内党员分类管理,根据机关企事业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进行分类汇总,精准组织党员参加活动,加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利用小区党支部、村(居)民党小组、邻里中心、物业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服务活动,以“奋进新时代、党员当先锋”为载体,开展“亮承诺、办实事、比作为”活动,组织7828名党员结合工作实际作出即时承诺2.4万余项。
示范引领,提升效能。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党组织建在网格,让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凝聚街坊邻里力量,将服务送到小区楼栋,送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群众问题,区总工会联合区教育局,在全域推行学校“四点半课堂”,解决“没时间接”“无人照看”的难题,服务11000多名学生。罗溪镇党委整合辖区内17个村特色资源,以红色动力网络联合党支部为牵领,通过建立“党群帮更多”电商平台,探索“村企合作”模式,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运营半年已完成50多万元销售额,实现乡村振兴。二是充分发挥先锋党员示范作用。有效整合网格内党组织、机关企事业等各类资源,将党员群众联动起来,通过挂牌带户、承诺监督、评议评比等形式,开展以“我是党员,我挂牌”“我是党员,我承诺”“我是党员,我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挂牌亮诺先锋行”活动,促使党员主动担当,带动周围村(居)民积极参与和谐村(社区)建设。在万安街道万盛、万福社区中12个小区挂牌共产党员户179户,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00多人,为社区、小区办实事80多件。在双阳街道吉源小区、南山归侨安置小区、阳光花园小区等4个小区聘请楼栋长65名,力促党建工作植根在楼栋、延伸在街巷。三是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理念,挖掘引导热心网格治理,有特长、有技能的党员和群众,开展“微心愿”认领,常态化地开展邻里互助、环境保护、设施维护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微心愿”认领,帮扶群众521人次,通过邻里互助、环境保护等活动,营造睦邻友好、洁净爱家的良好氛围。双阳街道建立新南社区党建联盟,以“党建+义工”为抓手,整合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等资源,开展了60余场次公益活动,惠及3600多名群众。
夯实基础,健全保障。一是打造专业化队伍。立足“实战、实用、实效”,积极探索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拓展专职网格员职能,覆盖流动人口管理、消防安全排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9个服务管理功能。如推行“警官兼村官”工作机制,明确5项职责和任务,建立参加例会、工作见面、现场处突、双重报告等机制,推动社区民警下沉,畅通基层治理末梢,提升基础治理水平,进一步整合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目前,已选派第一批21名警官兼任村(社区)主任助理,覆盖全区95%以上村(社区)。二是推动多方协同联动。依托网格化党建,推动政府、社会组织、辖区成员多方合作,经济、政治、文化三种资源协调联动的多元服务、治理模式,从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打造洛江区“村医网格化”党建联盟,通过组织协调本区域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村(社区)、村医队伍、公益团队(爱心人士)各方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议事联络协调机构,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加便捷、及时地服务群众。三是搭建党群连心桥。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乡镇(街道)党(工)委一年两次听取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采取上门服务、慰问帮扶、意见征询等方式,及时处理解决,使分析研判的过程也成为管理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搭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019年以来,区、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走访44406户群众,收集土地征迁类、民间纠纷类、治安隐患类、生活环境类、环境保护类等问题线索625条,梳理群众意见建议713条,及时解决问题301个。同时,走访慰问网格内的困难党员等特殊群体72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