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精准扶贫的十大推力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精准扶贫的十大推力

苏  永  青

(原载:福建省委主办《海峡通讯》、人民网等)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贫穷,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与文明发展相生相伴。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是中国人民创造新的百年历史的最大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战略思想,他说:“扶贫、脱贫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国务院印发的首个五年脱贫规划《“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到2020年确保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必要审视和展望一下精准扶贫的模式,充分认识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的巨大作用。

一、思想扶贫

思想扶贫,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写的:摆脱贫困,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弱鸟可以先飞,至穷可能先富”,有了这种意志和决心,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利用政策的叠加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打开思路,放开手脚,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

山东聊城市莘县张寨镇郝庄村就是通过思想扶贫走上致富路的典型代表。3年前的郝庄村是个典型的后进村,全村410户村民,贫困户占了120多户,占比达25%,并留有“郝庄有三多,垃圾土坑多,空闲破院多,残墙断壁多,如果拍抗战电影,现场基本不用改动”的俏皮话。驻郝庄村的第一书记王建忠刚进村时,几个村民对他说:“你来扶贫不用住村里,回省里多要钱来给俺们就行”。 但王建忠意识到“输血式扶贫有积弊。扶贫,既要给真金白银,更要给思想观念,村民思想认识水平上去了,村里就找到了脱贫的路子。”他首先走村串户,引导贫困户不怨天不怨地,脱贫全靠自己,激励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同时不等不靠,奖勤罚懒,靶向治疗,出台一些新的举措,积极推动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准扶贫改进。3年来,郝庄新建蔬菜大棚35.5亩,建立扶持贫困户养殖种植基地4个,把上级给的30万扶贫经费,为每个基地补助1万元,并且按每亩2000元对大棚种植户进行奖励,还为20户小养殖户每户给予2000元奖励;村里蔬菜育苗基地,占地300亩,扶持残疾人贫困户5户,对没有种植养殖能力的残疾人户由村委会担保签订协议加入养殖种植合作社,时间两年,由合作社每年给贫困户20%的红利。目前,全村已实现100%脱贫。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懒”。思想扶贫,一要破除“卑”字。贫困地区地理优势缺失,交通不便发展慢,致使有些群众丧失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我们要及时帮助填充精神志气上的洼池。穷的地方有自身优势,如民风淳朴、生态优美、资源丰富等,放眼长远有潜力。因此,要唤醒巨大的精神力量,扶人的思想,扶人的自信,引导农民树立“宁愿苦干、不要苦熬”的观念,只要努力总会脱贫。二要破除“懒”字。有的地方穷惯了,也懒贯了,思想贫困,志气也贫困,对这种观念和心态,我们要靶向治疗,点滴灌溉,主动向前,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做到有干有支持,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三要破除“等”字。有的地方穷不思变,穷不思富,等上头来扶,等干部来扶,甚至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缺乏内生动力。对这种心态的人,我们就要让其“等一等”,先帮扶那些不等不靠的人,激发他们改变落后面貌,摆脱贫困。同时,在扶贫过程中,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以多劳多得、先富先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四要破除“要”字。有的地方出现一种特别现象:“穷要”。群众伸手要,村干部也伸手要,找乡里要、找县里要、找省里要,天天要钱,日日要物,人穷志短。对这种现象,更要先帮扶“思想”,即“扶贫先扶志”。倡导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村或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双确认”的帮扶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脱贫”。

二、智力扶贫

智力扶贫,就是通过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文化知识、科技知识、信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生产、生活能力,以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在当今这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未能获取交流和运用知识、信息能力匮乏而引起的知识贫困,会造成更严重的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也是精准脱贫的方向。

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福建以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精确对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落实多元扶持与免除普高学费。到2017年,各县(市、区)建立起完善的各级各类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到2020年,23个重点县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高考本一批录取比例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川则统筹建立省、市、县“脱贫攻坚”师资库和教材库,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按照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等五种类别,分类就近培训贫困群众近百万人次,同时开办脱贫“农民夜校”,每年对1.1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扶智扶能的全覆盖培训。如四川内江东兴区慈花村广泛收集播放1000余部课间,邀请领导、专家、典型等开展数十场讲座,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到远教站点开展种植、养殖、烹饪、建筑等技能培训,以及请专家开展电商培训。经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村民掌握了不少技能。如今,全村仅发展李子种植1000多亩,注册了“慈花”品牌,举办“李花节”。仅这个节期间,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餐饮收入20多万元,土特产销售收入16万多元。

“治贫先治愚,治愚有出息”。智力扶贫,一要强化基础教育。推动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体系,期望完善国家助学政策体系,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设定兜底对象,强制给予资助,即应助尽助,一个不能少,一项不能漏。二要传播知识技术。系统科学地利用知识手段进行扶贫,传播技术,从而达到根本长远发展。开展乡村产业经营户、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 、返乡创客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提高贫困人口服务能力,让老百姓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脱贫观念。三要推动人才扶贫。积极引进管理、经营、服务等专业人才,开展送人才下乡活动。推动设立乡村产业辅导基地,建立乡村扶贫专家库,为贫困村编制规划,制定并提供项目建设方案、业态引进、运作模式、品牌营销、人才培训、技术辅导等一条龙服务。四要构建交流平台。输脱贫智慧,燃致富热情。通过互相借鉴先进理念、创业经验,拓展市场,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乡村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径。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脱贫攻坚战,是史无前例的,是一次农村变革的伟大行动。只有惠及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群众,我们的行动才算成功。

三、创客扶贫

创客扶贫,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精神在贫困地区的具体践行,其致力于创客空间的平台搭建,积极培育和引进乡村品牌创客团队,特别是返乡青年的创客团队,并通过舆论引导、创客分享模式,将扶贫与创业、文化创意与优势特色农业有机结合,走出特色的创新创意乡村扶贫模式。创客扶贫的核心是使社会资源最大效益地导向贫困地区。这种扶贫模式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贫困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

    安徽安庆市岳西县独山村,村民过去每年都为自家几亩地的辣椒发愁,卖不出去,或者好不容易卖掉了,收益难抵成本。幸运的是,这种情况因为创业青年的到来而发生转变。食品专业大学毕业的青年杨凯林,受岳西县农村淘宝项目吸引返乡创业。他带领的创客团队根据城市消费特点,组织当地村民发展有针对性地种植、养殖,以及特色纯手工农产品加工,打造出“独山”品牌,并将这个品牌在网上建立起农产品店铺,把大山里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城里,茯苓、天麻、土鸡蛋、蜂蜜等地方农产品因此销售火爆,价格翻番。他们用本地山林里的石磨、山泉,纯手工磨制辣椒酱,包装好后,每小瓶网上售价十元钱。产品上线不久,供不应求,五户人家的辣椒销售一空,销售额近万元。不到半年时间,他已帮助30多户村民实现农产品网上出售,销售额数十万元。岳西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覆盖“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在同步城市生活的同时,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

“创客有力量,脱贫有方向”。创客扶贫,一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强贫困地区创客创业平台建设,在贫困地区构建一批创客空间、创业项目、创新工场等各类创业孵化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工商注册、项目对接、融资服务、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初创企业孵化成功率。同时要简化市场准入,优惠用地用电,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二要打造电商平台。积极发挥互联网传播快、成本低、实效强等优势,加快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科技工程,尽快补齐农村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短板,创建便捷的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创客特色农产品。同时立足创客创新,在产业选择、生产模式、产品包装、形象策划、营销手段上下功夫,让电商扶贫越办越火。三要激发社会力量。创客是扶贫的一股新生力量,他们带头发起的创业项目是激活贫困村经济的“催化剂”、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器”、拉动贫困村乡亲们的增收致富的“火车头”。因此,要通过多渠道整合社会的各方力量,构建社会与贫困地区无缝对接的链接平台。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渠道和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四要整合媒体资源。集媒体之力,通过舆论引导、创客分享模式,将扶贫与创业有机结合,为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提供助力。特别是通过新媒体,为创客扶贫呐喊助威,为创客扶贫搭建资源对接平台,让贫困地区好的创客模式走出去,让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卖出去,让创业者的精神种子洒出去!大力弘扬贫困地区的创客精神,树立返乡下乡创客先进典型,宣传推介优秀带头人,发挥其在贫困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就是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引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这种旅游扶贫是造血式扶贫,通过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这不仅带来物质上的脱贫,而且带来了差异化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福建福鼎磻溪镇赤溪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贫困村,但这里民风淳朴、风景如画、空气清新。这里是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抓扶贫开发的第一块“试验田”、第一个受益村。这几年,赤溪村依托太姥山、九鲤溪等旅游资源,在各级旅游部门的推动下,闯出一条“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的旅游产业扶贫致富小康路,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受到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的表彰。目前赤溪村旅游带动200多户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年接待游客达到了20多万人次。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家餐馆、农家住宿、乡村特产等延伸产业发展,旅游扶贫效果迅速显现。全村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18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3200元增加到1.7万元。16年2月29日,习总书记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赤溪村,说:“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

“旅能展其翅,游能舒其身。”旅游扶贫,一要注重开发建设规划。倡导旅游规划公益活动,对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和开展旅游扶贫合作给予规划指导和项目设计。各地政府要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扶贫攻坚计划“多位一体”有机落实在乡村空间载体上,充分吸收贫困地区村民的意愿,让村民“读得懂,看得明,记得住,用得着”。二要注重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梳理乡村资源特色,把握贫困地区的成因、规律与特点,因地制宜,厚植在地旅游发展优势,靠旅游景区(景点)拉动,走差异化的旅游扶贫攻略,并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给予优惠。三要注重挖掘在地传统文化。贫困地区都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和传统文化显存区,空间上具有“老、少、边、西”的特征,要把这些民族沉淀的文化呈现出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商品。同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拓展招徕力和吸引力,倡导和引导旅行社输送客源。四要注重建设公共服务。要在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特别是要推动具有旅游开发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六小工程”(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商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完善旅游接待条件。

1 2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