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福州一社区用“最福州”的方式,向老人献上重阳祝福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中国网海峡10月25日讯(凤遇武)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连日来,最是注重保留传统习俗的福州,商超里适合老人消费的热门商品,大多摆在了显眼位置,放眼望去琳琅满目。

10月24日一大早,超市两名送货员将新鲜牛奶和大米等慰问品送到了鼓楼区南街街道杨桥河南社区的办公室。这是个获得全国文明社区称号的社区,即使是周末,社区也有工作人员在如约等待。

正对着社区办公室的居民休闲广场,高大的榕树下竖立着一块数十平方的喷绘海报墙。三三两两的人群在不同角落集结,好多阿姨们穿着统一而艳丽的演出服,让人觉得今天这里有热闹。

image.png

发起这场“热闹”的,是福建省盲协主席王永澄,他报告并联络了省政协、省民政厅、省总公会、省残联,同时他邀请了几位福建省漆艺大师、十名盲人医师和一些爱心人士,要在这里办一场敬老活动,用大漆福珠和义诊按摩为老人们送上一份“最福州”的节日祝福。

image.png

特例:提前离开公益活动现场的社区妈妈书记

上午九点半,客串活动主持人的社区书记陈丽,用一句颇有诗意的话作开场白,让喧闹的广场瞬间安静下来:“风起了,从大榕树的枝条间穿过的,不仅是略带寒意的秋风,也会有一缕缕的桂花儿香。各位请看大题板,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敬老祝福,情满社区》。活动开始之前,请大家沉淀一下忙碌的心情,用听惯了流行音乐的耳朵,听一听来自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一点心声。我想跟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们说一声,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父母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陈丽用略显沙哑的嗓子深情朗诵了这首诗:

《敬老祝福,情满社区》

依哥依姐说:

重阳节又来了

树叶儿金黄了

林间的果子熟透了

田里的收获归仓了

孩子们长得壮实了

可是爹娘却老了

头发白了

腰也弯了

背也驼了

走不动了

孩子们也有了孩子了

工作更忙了

飞得更远了

很少有空回家了。

依爸依姆答:

没事不用担心的

咱杨桥河南社区获得全国文明称号的,

咱有社区精神的

以民为本的

真诚服务的

民呼我应的

共筑和谐的

咱社区有自治功能的

咱社区有服务功能的

咱社区有教育功能的

咱社区有稳定功能的

咱这里有“爱、美、乐、安、和”的

爱在社区解民困的

美在社区环境优的

乐在社区心舒畅的

安在社区促稳定的

和在社区聚合力的

且宽心

咱杨桥河南社区是最棒的家!

社区书记陈丽的诗歌朗诵虽不专业,却很深情,也获得了现场居民热烈的掌声。

记者注意到,这次的敬老活动流程里,原本最后一项内容是请莅临现场的领导、嘉宾、艺术家、爱心人士与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合影,陈丽却没有参加。

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向客人们透露了原因:“书记的孩子刚刚一岁多,昨晚发烧,她抱着孩子哄了一夜都没睡,敬老活动还没结束,她就送孩子去住院了”。

记者从社区一名工作人员的手机上,看到了陈丽书记孩子的住院就诊单,并将情况告诉了出席活动的嘉宾。

出席敬老活动的福建省民政厅一位领导感慨:“基层社区工作者真的很不容易。比如今天的敬老活动,办得这么好,这么热闹,但是在这些社区老人开心的笑容背后,却没人知道社区书记无法抽身送自己的孩子去医院看病,谁能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她在那个时间段有多么焦急和痛苦”。

image.png

特殊的客人,特别的礼物

杨桥河南社区为了居民的孩子们办有专门的非遗兴趣班,这场公益活动,这些对中国第一批非遗项目福州脱胎漆艺很感兴趣的孩子们,荣幸的见到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来自福州脱胎漆艺保护基地的福建省著名漆艺大师郑崇尧先生、刘章淦先生、陈秋芳女士、郑开宇先生及他的夫人黄新女士和脱胎漆器传统名家倪世南先生。据了解,来自福州的这几位漆艺大师们都是脱胎漆艺传统技法最幸运的继承者,更是福州传统漆艺最坚韧的守护者。

郑崇尧大师让儿子“子承父业”,刘章淦大师和陈秋芳大师是把全部技艺传给女儿。

郑开宇大师与黄新夫妇的女儿,在首都一所著名的大学毕业后,放弃优越的工作,拜名师学习漆艺,如今他们被称为“漆这一家子”。

倪世南先生是著名的老漆艺家,享誉国际的“沈绍安兰记”的技术总监倪金秋的孙子,他从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艺,最完整的掌握了一些古老的漆艺技法传承。

他们各自成为漆艺行业某种技艺和技法的领军人物。同时他们因为经常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被称为爱心艺术家。

blob.png

这些特殊的客人中,还有一位是来自湖南土家族的女漆艺家墨引,因为在福建取得了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她将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长沙鸿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又称鸿韵画业,是这次敬老活动的主要资助单位,这是一家定制大型漆壁画的机构。墨引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和主创,她曾经创造过一个很难复制的奇迹,悬挂在湖南省博物馆正堂大厅迎宾的巨幅大漆画《髤彤释新》,就是由他们完成的。

24日上午,连夜开车从湖南赶到敬老活动现场的墨引,穿着土家族浓彩的华服,登台代表爱心人士向到场的老人们献上了“来自伟人故里的问候与祝福”。

为了本次活动,漆艺家们分别挑选了亲自制作的共计100粒精美的大漆福珠,制成挂件后敬赠给社区老人,用“浪漫的艺术为老人献上最美的祝福”。

工作人员向在场社区老人发放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时,还上演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几位非本社区的老年人挤进了观众席,他们也想“抢”得一个漂亮的大漆福珠。

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文艺演出,社区副书记郑群只好忍痛割爱,匀了几个大漆福珠给这些“非本社区的大妈”。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领到了大漆福珠的社区老爷爷,他看上去非常开心,双手摩挲着大漆福珠:“很荣幸能在重阳节得到这样珍贵的礼物,感谢漆艺家们的用心。作为老福州人,我们更懂得欣赏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之一的福州脱胎漆器展现出来的这份迷人的艺术魅力”。

image.png

特别的一群医师,特好的按摩体验

作为今天敬老祝福活动的发起人,王永澄同时也是中国盲协副主席和亚太区盲人按摩委员会主席,是福建省第一位获得主任医师资格的盲人。多年来他为海内外近五万多盲人传授按摩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高超的盲人按摩医师。王永澄先生是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获得者,多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表彰。他带领的福建省盲协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级“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的5A级优秀协会组织。

因为是为老人按摩,王永澄非常重视这次的义诊献爱心活动,他亲自点将,挑选了十位盲人按摩医师前来。他说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优秀盲人代表,就是要展示盲人按摩师的特殊技艺。很多老人并不知道现在的盲人技师,是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的,更多的人还不知道,现在有很多盲人是经过高等教育和规范的按摩职业培训的”。

据王永澄主席介绍,盲人按摩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认真,二是舒服。因为经过按摩培训后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为自己找到一份工作,盲人们会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他们会比常人更认真。另外,由于眼睛看不见,盲人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触觉、听觉、嗅觉等其它方面从而比正常人更为敏感,按摩时更容易感应到旁人的反应,相应在按摩力度方面做出调整,所以盲人按摩会更舒服”。

殊的盲人乐队,特美的歌声奉献

在社区十位老人代表上台,接受了与会领导、嘉宾和艺术家们的节日慰问之后,社区一位大姐上台演唱了一段闽剧,听不懂福州话的几位记者们都觉得她唱得很好听,有戏味。

接下来,志愿者们将福建省残疾人艺术团“看到”组合的五位演员牵引到了台上。

“看到”组合是全国首支由多位视力障碍者组成,集创作、编排与表演的演唱组合。他们中有盲人按摩师,也有电脑培训师、钢琴调律师、自由音乐人。他们曾荣获多项省市及国家级比赛奖项,为残疾人争得荣耀。

这一次,他们为敬老活动献演的歌曲是《看到》、《你是我的眼》、《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表演开始后,“看到”组合五位盲人艺术家优美的歌声与精湛的演唱技巧,着实令在场的听众惊讶到不可思议。

社区一位阿姨有点哽咽,她一边用手背揉着眼睛,一边告诉记者:“没想到盲人们真不简单。这不止是很好听,实在是很精彩。真的令人好感动,真的让人忍不住的热泪盈眶”。

特别的志愿者,特暖心的服务

令人感动的,不止是盲人按摩师的认真和盲人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支持本次敬老活动的另外两名爱心人士,分别是来自福清的归侨薛正勋先生,和曾经专门制作了两万个“爱心包子”送到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工作者手中的曾惠萍女士。

杨桥河南社区请来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也在默默的用热心的服务,特别是对老人和盲人们的细心呵护,感动着与会者。

道路清扫得非常干净,通道里没有任何的障碍物。社区邻里食堂为志愿者备下了爱心便当,并特意准备了一些笔墨和切成方块的红纸。漆艺术家们和社区一些“民间高手”,现场为社区老人题赠写有“福”“寿”等字的墨宝。

社区书记陈丽离开活动现场前,在主持词中特别代表河南杨桥社区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与会嘉宾、艺术家和演员们的热情参与,并向社区老人献上令人感动的祝福:“祝你们幸福,愿你们吉祥!祝你们万事如意,祝你们健康长寿!”。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