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频道10月28日讯(俞子凡)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登记。受疫情影响,今年的人口普查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对象将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本次人口普查福建各地是怎么推进的?工作上又有哪些亮点?普查的背后又有哪些难忘的瞬间?日前,中国网海峡频道联合福建省统计局推出系列专访,记录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点点滴滴。
数据统计,福州市(不含平潭)2019年常住人口734万人,占福建省常住人口的1/5,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据福州市统计局总统计师、人普办主任曹寿全指出,目前福州市正处于争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排头兵的重要阶段,人口普查对摸清福州人口状况具有重大意义,查清这一时点的人口数据,有助于谋划“十四五”工作,对做规划、出政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依据。他坦言,在人普工作中也遇上了不少的难题,首先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在15天内完成全市700多万人口的入户登记工作;其次普查对象配合程度有待提高,持有怀疑、拒绝态度的市民仍有不少,需要多次上门沟通,无形中增加了普查的工作量;再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也对普查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有效的工作机制,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严格的纪律要求,成为福州市人普工作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保障。
曹寿全说,目前福州全市有近5万名的普查指导员及普查员队伍,通过制定有利于“两员”开展普查工作的保障措施,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实行绩效挂钩,不断激发工作热情,确保了队伍总体稳定。这支队伍中既有经历过四次普查的老书记,也有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还有大着肚子的孕妇,他们都奋战在普查的一线。他表示,为了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市县两级人普办对全市近5万名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既有现场培训又组织进行在线学习,不断提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素质和水平。其次,加强数据比对分析,利用电子化信息化平台监测数据,通过平台大数据以及部门行政记录,多方位的对进行比对。最后通过实地督查,由市、县(区)人普办深入社区、普查小区进行陪访、抽查、验收等多种方式实地核查,确保数据摸得实、摸得准。
在人口普查的宣传上,福州多方位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多措并举,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人口普查工作全过程。一是开展“出行穿榕”宣传,10月起,福州市人普办分别在10路、20路、76路等7条公交车线路的公交车车身外观喷绘宣传画;在地铁1号线和地铁2号线地铁13个站台26个灯箱上刊宣传画及地铁电视频道播放省、市制作的宣传视频。二是开展“飞入寻常百姓家”宣传,福州市人普办制作了1分42秒的人普知识宣传动画,利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媒体宣传,借助“福州新闻网”、“福州统计”等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人普工作动态、解读人普工作知识、开展人普宣传互动;并且,充分动员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各村居(社区),通过开设普查宣传专栏、电子屏滚动宣传标语、粘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海报等方式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将“七人普”宣传植入带货直播间,福州日报“倒计时”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良好氛围,达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户外有画”的人普宣传效果,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知晓率。曹寿全说,下一步福州市人普办将与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合作,在11月1日当天以手机群发短信形式对全市公众投放超900万条人普宣传短信,告知公众普查标准时点、普查对象和内容,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配合度。
“人口普查很不容易,普查员要敲开万家门走进千家,被拒绝、被辱骂、被狗追、被蛇咬。”在人口普查的工作中,也涌现出了不少感人事迹。靳珊珊,是马尾区亭江镇洪塘村“一懂两爱”工作者,目前是人口普查的普查员。这次人普工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加班。她所负责的普查小区大部分调查对象都在国外,家里仅老人留守,而入户普查时,不少老人对家里年轻人的户籍状况不是很清楚,需要普查员和国外的年轻人联系,如美国与中国有将近12小时的时差。为照顾国外人群的作息时间,她经常晚上或深夜加班,给国外的人群打电话了解人普情况,常常结束工作回到家,2个孩子都已经入睡。“这些坚守在人普一线的‘拼命三郎’,用他们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怕疼不怕累的品质,展现出基层普查员的风采。”曹寿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