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讯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的领导下,商标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创新创业主体,持续开展便利化改革取得明显时效。
日前,以“纵论商标经纬共筑品牌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在江西南昌举行。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主办的“齐力商标事业生态建设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题论坛上,来自地方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代表、律师和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深入交流。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一级巡视员姚坤
论坛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一级巡视员姚坤主持,他发表了题为《维护商标注册秩序服务创新创业主体》的致辞,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及释放的几个社会红利。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连接着创新创业主体和市场。商标注册的便利水平和商标注册秩序作为商标工作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关乎创新创业主体的切身利益,关乎塑造良好营商环境。
我国的商标审查周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商标法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定审限”。目前,我国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已由2016年的法定9个月缩短到现在的4个月2天,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相比,已处于领先水平并且接近相同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其他审查周期也同步压缩:商标驳回复审周期也由法定的9个月缩短至6.5个月,商标变更、转让、马德里国际注册等业务审查周期均同步缩短。目前,商标注册周期已经由2016年改革前的12-13个月平均压缩到7-8个多月,实实在在缩短了近5-6个月。
我国的商标业务办理更便捷。2016年以前,申请人自行办理商标业务要么来到北京的注册大厅,要么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待办,商标申请渠道非常单一。现在,申请人足不出户可在线直接办理包括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商标驳回复审申请在内的33项商标业务。今年1至10月,我国商标网上申请量741.1万件,占比达97.93%,比2017年全面开放网上申请时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
为了适应申请人不同的需求,全国各地已设立212个商标受理窗口,实现网上服务系统窗口全覆盖,线上、线下同步的“一站式”商标公共服务水平,家门口可以办理多达25项业务,我们还在其中的115个商标窗口(受理点)开通商标权质押融资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商标受理窗口累计受理商标注册申请和其他业务申请66.9万件。2020年1至10月,受理窗口和受理点共办理商标质押登记928件,融资金额241.4亿元。
主持人表示,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据悉,今年1-10月,我国商标申请量为756.8万件,商标注册量为464.5万件。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2918.2万件,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据介绍,中国的商标事业是由八个主体、十三个主体共同推进,一是申请人/注册人,二是确权机关(商标局、法院)、三是律师、代理服务机构,四是立法部门,五是行业协会,六是行政、司法执法部门(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局、法院、检察院),七是院校、科研机构,八是媒体。八个群体缺一不可,是相互支持、服务、协调发展的关系。商标审查提质增效、打击恶意抢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为建设商标事业生态出谋划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商标局审查一处处长郑海燕
商标局审查一处处长郑海燕首先介绍商标局打击与疫情期间相关的恶意商标注册情况。《规范商标申请行为若干规定》中,她认为有三个重点,第一,遏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第二,细化商标注册部门适用商标法第四条时的考虑因素;第三,对违反《若干规定》的申请人和商标代理机构,地方执法部门可以予以处罚。她还归纳了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申请注册的几种情形。下一步,商标局审查处将进一步落实有关严厉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行为的意见,综合适用各条款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进行有力打击。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局长崔守东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局长崔守东作会议总结发言。他介绍了商标局的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商标领域存在的问题。他表示,回顾过去,商标改革成效卓著,商标审查效率、质量大幅度提升;展望未来,商标改革任重道远。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要继续积极推进商标便利化改革,打击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行为刻不容缓。
“潮平两岸宽,风正一帆悬”。乘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在习近平总书记“要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的新时代保护知识产权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中国商标事业强国而努力奋斗。(张华谢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