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中国网海峡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今年,雷峰镇雷峰村以“一清二整三美化”巩固提升村创建为契机,积极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党员带头 群策群力建设新乡村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雷峰村积极响应村民需求,在进行综合考察后,决定持续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怎样最大程度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中成为了一大难题,对此雷峰村书记与村长不断进行整改。他们从村里的党员开始动员,党员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上,支部将全村分成不同片区,党员分组、分片区,按时按点走访入户,了解村民目前最关心的环境整改问题,将相关问题集中收集,进行讨论,将村民的诉求落实到位,真正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组织村民代表参与决策、进行宣讲活动等形式,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为建设美丽乡村建言献策的行列中来,为实现宜居的村庄生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转变观念 村民享受宜居生活

雷峰村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书记和村长的带领下,村民转变观念,逐渐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

今年,雷峰村聘请4名保洁员做好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发动群众做好自己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并开展星级评比,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投资5.3万元,对两幢裸房进行外墙装修,有效提升村容村貌。实施饮水工程提级改造,探索实践一户一表,建设后集中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已完成钻井、主水管道铺设和189户入户缴款、入户水表安装等工作,有效保障了农村安全饮水。村民林月英今年已经76岁了,在谈论在安全饮水时,他说道:“我今年76岁了,以前家里一直没有自来水,多亏了村里的自来水建设工程改造,今年自来水户户安装到家,我们终于可以在家里就使用到安全水、优质水、舒心水了。”

与此同时,雷峰村还投入资金5万余元,对河岸沿线、公厕周边、村部小广场进行美化,计划投入资金15万元对村部小广场和候车亭进行提级改造,投资近220万元开展河岸堤坝提升、河道清淤、人行步道铺设、路灯安装等建设工程,以及对部分道路进行硬化和提级改造。

因地制宜 小设施改变大环境

入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雷峰村民都不约而同来到刚修好的溪堤公园散步游玩。800米步道长廊,小桥流水、红花绿叶,河边100多亩绿油油的稻田预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季,这里的山、水、田野散发着醉人的乡村气息。

村民方大爷高兴的说:“以前这个河道杂草丛生,垃圾四处扔,现在溪堤公园建好了,我们农村人也有了自己的公园,晚饭后可以散步聊天,孩子们可以放心在溪边游玩,多亏有了党的好政策。”

近年来,雷峰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投入300多万元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继完成了污水网管铺设3公里、河道清淤2公里、亮化、美化工程,昔日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如今不见了踪影。去年建设的雷峰村溪堤公园,建设护栏800多米,步道三公里,绿化道路五公里,景观灯80座,既可以有效在汛期时进行防洪又能为下游1000多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最重要的是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漫步的好场所。

振奋精神 乡村产业稳步发展

这几年,宜居乡村工程给雷峰村带来飞速的变化,干净整洁的街道、清澈的溪流、戴云山筑风格的农家院……

环境好了,来村里休闲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宜居的生态环境逐渐转化成乡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综合优势。认养农业、乡村旅游、陶瓷基地参观等农村新业态的在雷峰镇蓬勃发展起来。

镇村面貌的变化,也在慢慢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大叔们在凉亭下谈笑风生、大妈们在公园里翩翩起舞……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对雷峰村建设的最大肯定。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鼓起来的不仅仅是村民的钱袋子,还有乡村发展带来的精气神。(张婉玲 郭英颖)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