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峡12月20日讯(郑琳)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主办,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生态文明教研部、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产业与企业发展研究院、福建省新闻信息协会、福建省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福建省海峡华一低碳城市研究院等共同参与承办的《福建省社科界2020年学术年会---海峡生态城市发展(国际)论坛Ⅻ》在厦门成功举办;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与生态城市建设”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来自刚果外交部和委内瑞拉外贸投资部的两位发展中国家高级别官员通过视频在论坛上发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习近平主席在今年9月,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12日刚刚召开的国际气候雄心峰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到203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明确,任重道远,要完成上述宏伟目标,科技创新是第一推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历史起点上,高能级生态城市建设,将以生态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面对新的发展理念,面对新的发展格局,要切实增强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推动高质量的生态科技创新,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严子杰、詹松青、蔡加福、蔡新霞、杨光与高云莺、刘荷、刘小锋、于立华、史宇恒与陈硕等专家、学者从科技创新的角度阐述观点,其他作者则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切入了科技创新与生态城市建设问题。
来自6位中外专家在 “科技创新与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福建省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蔡加福就《福州生态城市建设中科技创新案例的剖析与思考》、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陈硕博士就《CIM数字城市平台建设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创新升级》、刚果共和国外交部高级别官员ABERE YENDA KEVIN ARNAULD就《推进生态城市发展》、福建省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于立华就《生态城市科技创新中政府职能研究》、厦门市清洁生产中心副主任吴毅彬就《加强源头清洁生产审核 助推绿色发展高颜值厦门建设》、委内瑞拉国家外贸投资部高级别官员Jorge Ariza Chirinos就《希望中国继续成为世界上生态城市的榜样》等专题,分别做了重点发言。厦门大学林擎国教授和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胡熠教授两位点评专家,先后贡献了很好的点评意见,现场互动活跃。30位专家学者为本次论坛提供了22篇高水平的论文;用敏锐的视觉针对科技创新和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本次论坛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贯彻、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追求;旨在为创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成功举办好每届论坛,力争能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者、先倡者和先行者,继续抓好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工作,继续抓住生态城市这个主题,不断创新研究成果,不断推进研究的深度、宽度和高度,争取多出一些对生态城市发展实践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另悉,论坛自2009年首届举办以来,已连办12届,每届都围绕“发展生态城市”理念,分别突出一个主题;每届都征集到了一批研究论文,形成了若干研究成果。经年累积,形成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链,有些引起了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的重视(如生态审判机制改革的观点和论述),正在转化为全国法院系统生态审判机制的改革实践(如南平市生态银行案例分析),也有些部分被自然资源部作为11个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某些转化为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培训教材,有的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国际官员培训课题,已经转化为科普读物,部分转化为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