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3日讯(谢祥茂)宁德全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60.85万人,占总人口的1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9.5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5.75%;农村留守老年人17.4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8%。从老龄化的趋势来看,高龄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自2017年起,宁德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将“养老事业补短板”列入四项民生补短板任务之一,各级党委、政府从多个方面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日,宁德市养老事业补短板新闻通报会在宁德市民政局召开,宁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祚营介绍养老补短板工作相关情况。
宁德市养老事业补短板新闻通报会
一是养老床位数稳步增长。宁德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21713张,较2017年新增6047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5.68张。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和设施全面覆盖。全市已建照料中心43个,较2017年新增了36个,覆盖了所有的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已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06个,较2017年新增了35个,覆盖所有的城乡社区;已建农村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007个,较2017年新建550个,另外新改造提升老年人活动中心903个,覆盖全市94%的建制村;全市各县(市、区)都已引进居家养老专业化企业,为住在城乡社区的2.4万名特定对象老年人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乡镇敬老院全部整改达标。全市乡镇敬老院需整改97所,已整改97所,整改率100%;全市乡镇敬老院床位使用率69.4%,较2017年提升了44.4%;全市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率达78%,较2017年提升了69%。
四是医养结合进一步融合发展。全市共有护理型床位19813张,占比91%;全市养老机构通过内设医疗室、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等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比例达100%。
五是护理人员培训进一步普及。全市已培训养老护理员1006人,较2017年新增731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人数16人;经培训的养老护理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3.9%。
六是民营养老多样化发展。全市共有民营养老床位18924张,占比87%;屏南县、柘荣县作为康养旅游基地列入规划;培育微尚科技、智宇孝老、三盛青鸟等智慧养老示范企业。
七是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快速提升。全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从当地低保标准的130%提高到240%,照料护理标准按照生活自理能力由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25%、40%分别提高到24%、60%、96%。全市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1831人,集中供养 1589人,集中供养率86.78%,相比2018年增加80%。
宁德市民政局通过做好养老顶层规划,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多样发展农村养老,培育养老人才等方式进行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通过四年的努力,宁德市养老补短板各项指标已提前完成补短板任务,宁德市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是宁德市委、市政府补齐民生事业短板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民政部门认真落实“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化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下一步,宁德市民政局将在宁德市委、宁德市政府的部署指导下,结合《福建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2019-2022年)行动方案》,开展《宁德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科学安排到2025年间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目标和重点,围绕“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强化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