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位于闽南金三角,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境内晋江西溪横贯东西,河长36.6公里,流经6个乡镇,养育着两岸50万南安人民。
近年来,南安市启动全市12条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累计投入9.03亿元开展河道综合整治等治水工程,着力将各流域打造成多功能美丽“幸福河湖”。
晋江西溪南安段
“一”套多功能“美丽河湖”
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南安市突出景观设计,着力保护、发展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在开展流域治理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整套多功能美丽河湖。
为更好地释放生态“红利”,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治水成果,增加治水带来的价值感和获得感,南安市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亲子学堂等元素结合起来,打造“水文化体育村”林坂村、“音乐水乡”诗南村、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国家级紫菜良种场等一批特色项目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乡村基础设施,而且做活了乡村旅游文章,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位于南安市梅山镇林坂村的福建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
“两”套机制促保障
制定好流域治理后,便是化虚为实。南安市针对当前河湖现状及河湖长制要求,分别设立两套工作机制保证“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有质、有序、有量地持续推进。
病历卡机制。我市建立持续深化“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病历卡整治机制。由河流管养中心加强对巡查管理的记录、视频、图片等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对存在问题的河段及时填写河道健康“病历卡”,组织专家组分析判断并提出初步处理方案,为流域治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考核督查机制。联合市效能办继续强化效能督查,精准督查,做到“点对点”督查。通报每月病历卡发现未完成目标的事项,逾期未整改将坚决问责。针对工作迟迟不落实、问题迟迟未解决的,启动约谈工作,约谈各责任单位相关责任人,有效保障流域治理成效。
“三”举措促进度
一是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清除非法围垦河道,违法占用河道,影响行洪安全等各类“乱占”问题;严厉打击规模性、零星偷采、盗采等“乱采”问题;清理整治沿河湖的建筑垃圾、物料、固体废弃物等“乱堆”问题;清理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等“乱建”问题。今年来南安全境清理“四乱”点161处,其中,清理乱堆117处,清理弃渣弃土约9300m³;清理乱占40处,460㎡,清理违章搭盖2处。
市级河长巡河履职
“N”股运维力量
南安市发动沿岸百姓加入到治水的队伍中,加大“幸福河湖”宣传,提高沿岸百姓保护水环境意识。聚焦解决河流管养“最后一公里”问题,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采用“河流管养+民间跑团+志愿者服务队+森林防火队+保洁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将全市河流巡查工作逐级延伸拓展,不断拓展延伸河长制内涵和外延。
同时,设立举报工作群和热线,方便群众对不良行为进行举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幸福河湖”共建、共治、共享。(陈奕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