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河流管养中心一直是保护河湖健康的重要抓手。通过河流管养中心开展巡查工作、为河道建“病历卡”和“开处方”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河湖保护的综合化、信息化管理。
淘溪流域整治后状态
治水的“红色力量”
南安市河流管养中心是一支涵盖内河船舶驾驶员、无人机机长、潜水员、网络信息管理员等多个技术工种的专业化河流巡查管护队伍,成员以党员和退伍老兵为主,是名副其实的治水“红色力量”。
这支队伍成员优势互补,开发了巡河App,整合了现有的河流监控、日常“水陆空”巡查、问题会商处理等功能,搭建“水务党建e家”,健全河道健康“病历卡”制度,全面提升河流巡查管护水平,真正变“河长制”为“河长治”。
河流管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巡查信息汇总
协助建立“病历卡”
2018年年初,南安市部分流域水质问题被福建省环保厅通报。河流管养中心立即行动,配合河长开展全面摸排、专家量化调查等,组成3个陆上巡查小组、1个无人机巡查小组、1个水面巡查小组,加密对全市12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展开“水陆空”立体巡查,力求尽快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
河流管养中心巡查人员在晋江东溪段巡查
各小组排查出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养殖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流域生态污染等5类585个污染源,其他各类涉河问题344个。流域河长从摸排的问题入手,建立河道 “病历卡”制度,精准把脉,对症开方,科学制定各流域 《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破解水质提升攻坚难题,系统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与恢复等6大类工程115个项目,总投资26.52亿元。
精准对症“开处方”
2020年南安市流域水质总体稳定向好,全市12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平均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12条主要河流水质评价断面年平均I类-Ⅲ类水质比例100%。达标率由攻坚前的58.3%提升至目前的100%;水质达到Ⅲ类的河流由攻坚前的4条增加至现在的11条,Ⅲ类水质河流占比由33.3%提升至85%,其中,梅溪更是在小流域水环境治理省级考评中获优秀成绩。
借助“病历卡”制度,全市今年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积极落实国家水利部、省、市各级交办督办件24件,已全部整改完成,清理弃渣弃土约13500立方米,清理河道周边高杆作物15处约1200平方米。
随着“病历卡”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各乡镇的高度重视,南安市河道“四乱”数量及规模逐步减少,违法活动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尤其是2018年7月至今,河流管养中心未再发现非法采砂活动。(陈奕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