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第五届中国慈善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公益金融与PPP高峰论坛(北京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宜信公司、中国公益金融创新计划(CISF)、深圳慈展会公益金融组委会主办,主题是:创造社会价值,投资可持续未来。公益金融正在全球逐渐进入主流,绿色金融首次成为G20峰会议程。中国具有特殊的创新活力,这个市场的觉醒将改变金融格局。金融正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回归本质,成功者共同的要素是以人和社会为本。在南南合作的大背景下,公益金融为中小资本走出去和走进来提供了可能,成为各国民间外交、投资人成为世界公民的重要通路。
在论坛上,CISF联席秘书长、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秀玲表示,中国公益金融创新计划希望通过知识分享、产品创新和案例研究,持续推动行业发展。未来三年,公益金融将与国际接轨,成为一种资产类别,成为财富管理、金融投资的标配。
来自Vital Capital的EYTAN M. STIBBE先生,介绍了影响力投资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成功运营的案例以及对投资人非常有用的投资模型。他拥有着30年非洲投资和建筑企业经验,为在发展中市场投资的影响模型做出巨大贡献。职业领域覆盖农村和城市社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创造航空和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大型企业的教育,医疗保健,技术,洁净的建设能源和水相关的业务。
斯坦福大学医院的业务发展顾问陈世泓则介绍了如何用“非盈利”的融资方式获得“盈利回报”。他曾担任史泰博(中国)的战略发展副总裁,拥有多年中国运营和企业战略经验,主要创业的领域在健康医疗和金融行业。他也负责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中国实验室的中国营运。
中国母基金联盟秘书长、水木资本创始合伙人唐劲草从公益+时代的社会创新角度,赋予公益金融定义:它是一种集合了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创新型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实际上是一个公益产业升级问题,也是一个民生经济增长的问题。唐劲草曾任职于IDG、清华控股母基金----紫荆资本、 青云创投。
在由CISF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张强主持的圆桌会议上,商道融绿、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青域资本、团中央志工部及企业代表参与了讨论。各位嘉宾分别从绿色融资、债权、投资的角度,对各自实践的成果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内容涵盖从产品设计到效果评估全流程。
在论坛上,由CISF秘书长张强和副秘书长陆奇斌编撰的《中国公益金融创新案例集》正式发布。CISF成员和来自道资本、LGT、宜信公益金融项目组代表为案例集剪彩,并分享了各自在公益金融领域的实践案例。
资料显示,CISF于2014年由宜信公司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发起,旨在与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以及社会企业平台在生态圈分工协作,支持社会投资者的同时影响金融领域,专注于公益金融知识体系建立、社会创新实践经验分享。CISF在公益金融的产品研发和研究主要成果有宜信公益金融系列丛书和首届、第二届中国公益金融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