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凝心聚力!永泰县首创“933”模式扩粮田、粮食总产创新高!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image.png

image.png

永泰县委主要领导到乡镇检查早稻抛秧情况

2020年,永泰县积极探索“933”模式(九条扶持政策、三种模板、三个保障),配套2千万元县级资金推进抛荒整治工作,全县抛荒整治面积2.01万亩,居全市首位,粮食总产预计超指导性计划0.6万吨,成效受市级通报肯定。

一、“九条措施”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抛荒治理

一是鼓励突破早稻种植面积。种植早稻补助300元/亩;种植双季晚稻补助100元/亩;发展再生稻补助50元/亩。2020年完成早稻种植面积3200亩,超计划20%。

image.png

乡镇召开春耕备耕早稻种植工作会议

二是鼓励中晚稻连片种植。对集中连片种植中稻、晚稻30亩以上补助100元/亩。2020年中稻种植面积达11.06万亩,产量4.4万吨;晚稻0.9万亩,产量0.35万吨,均超额完成粮食指导性计划面积。

image.png

长庆镇福斗村抛荒地种植水稻

三是鼓励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土地流转50亩以上补助300元/亩。新增大洋陈桂忠、盘谷严学凯、张统纯等种粮大户15户,新增50亩以上的水稻种植面积1600亩。

image.png

四是鼓励代耕代种抛荒地。代耕代种抛荒地种植水稻、其他粮食作物补助500元/亩、200元/亩。退果、林等经济作物种植水稻、其他粮食作物补助800元/亩、500元/亩。开垦烂泥田或边远耕地的种植水稻、其他粮食作物补助700元/亩、400元/亩。2020年累计代耕代种3500亩。

image.png

盘谷乡女子机械抛秧队

五是鼓励工厂化育秧。水稻工厂化育秧每盘补助2元。采购机械抛秧机具补助购机总金额的1/2。2020年永泰县丰园蔬菜育苗有限公司承担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盘14.6万个,机械抛秧机具15台,水稻工厂化育秧5千多亩,共补助资金30.8万元。

image.png

丰园蔬菜育苗有限公司育秧棚

六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团队总农机具不少于15台(套)的,采购农机具中应包含微耕机、小型挖掘机、抽水机、抛秧机、收割机、机库等,购机总额及机库建设总费用不低于60万元,一次性补助企业20万元。永泰县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验收,已给予image.png

嵩口镇邹湖村机械收割

image.png县农机社会化服务队成立

七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生产路补助每千米1万元;新建沟渠、农田灌溉设施,补助每千米2万元;修复毁坏沟渠补助每千米1万元。2020年在抛荒耕地上累计建设机耕路60千米,修建农田水渠40千米。

image.png

红星乡田间水渠建设

八是叠加保险兜底。由县财政扶持缴纳保费55050元,补充商业性水稻种植保险面积3670亩,将水稻保险保额由500元增加至1000元。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水稻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自筹资金进行商业投保,采取多种渠道降低种植风险,确保水稻种植的稳定收入。2020年水稻保险总赔付80多万元。

image.png

红星乡西寨村抛荒地整治前后对比图

image.png

红星乡淡洋村大王门前抛荒地整治前后对比图

九是制作手机电子信息化一张图。将全县255个行政村的撂荒耕地的位置、时间、面积、原因、性质等具体情况全部统一纳入到治荒电子信息化一张图中,并用不同颜色的深浅和柱状图来标注各乡镇、各村的整治进度。同时,根据“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连片到分散”的原则,制定倒排整治计划,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实行动态跟踪。电子信息化一张图根据各村治理进度,适时调整数据,便于县、乡、村三级领导实时了解实况并掌握治荒进度。经过整治,全县19801亩水稻功能区的抛荒地,已全部完成治理,治荒率达100%。

image.png

治荒手机信息一张图

二、“三种模板”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整治抛荒通过九条措施,我县形成三种成功整治抛荒的“永泰模式”:

一是山垄田流转模式。通过引进农业招商项目、当地乡贤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结合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开展耕地抛荒治理。如岭路乡长坑村通过当地乡贤引进社会资本,成立仙溪岭竹棕藤和云顶长生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流转180亩抛荒地、100多亩旱田进行整治耕作、种植水稻,前三年采取谁种谁受益的原则,三年后征求群众意见,可自行耕作、或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或继续流转土地给合作社。

image.png

岭路乡长坑村流转山垄田现场图

二是果园退林还耕模式。永泰是李梅之乡,全县李果种植面积达13万余亩,尤其外出务工农民在承包耕地上种植李梅,占用水稻生产功能区,梧桐镇白杜村通过调优农业产业机构,引导鼓励群众将原本种植李果树的耕地复耕,近40亩种植果树的耕地变回种植水稻。

三是烂泥田整治复耕模式。对烂泥田整治采取工程治理的模式,如同安镇引进农企修建水利工程设施,为烂泥田引渠排水,改造为旱田;大洋镇采取“钩机+垫片”入场下田整治的方式,对烂泥田进行工程改造,改造好的烂泥田可以种植水稻或者大薯。

三、“三个保障”保驾护航,确保粮食安全增产

一是保障宣传到位。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广泛开展宣传,共发放相关资料16000多份,制作音频在村广播进行滚动播放,全面宣讲国家政策方针,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同时组织水稻插秧节、水稻机械抛秧现场观摩会;

image.png

盘富村抛荒耕地水稻丰收

二是保障责任到位。成立耕地抛荒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实行“三包一挂钩”的耕地抛荒撂荒整治责任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级干部包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每人挂钩一片整治示范田,上下齐抓共管,确保“米袋子”粮食安全。

三是保障资金到位。县级预算配套2000万元县级资金强力推进抛荒整治工作,2020年,已兑现补助600多万元。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