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踏上里约奥运征程的国羽精英们,基本还是4年前伦敦奥运会那批队员。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在当时堪称“黄金一代”——全队整体以23岁—29岁之间的“最豪华阵容”,取得包揽五金佳绩。不过,当时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过程都“如履薄冰”,这也预示着在里约“守江山”的艰难。
“毕竟4年之后,我们队伍当中相对来讲,跟其他队伍相比,平均年龄变得比较大。”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4年之前,我们的平均年龄是最佳的,所以说黄金一代。但是4年之后,年轻运动员有的因积分(不足)问题没机会参加,还是要依靠这些老队员。到现在为止,比赛时间表和抽签还没出来,但可想而知,比赛如果一场一场连得比较近的话,优秀运动员的恢复时间就显得比较困难,因为他们年龄都大了,不像年轻运动员睡一觉起来就没什么事了。因此,老队员我担心的是,比赛如果比较密集的话,伤病和恢复可能会带来新的困难。”李永波说。
模拟“里约时间”
中国队正在成都双流训练基地进行为期40天的封闭集训。李永波介绍,前30天里,根据每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了技术和体能上的区别训练,主要目的是恢复和加强一些比赛能力,在技战术方面具备很好的比赛能力。
“后10天里,我们进入到战术对抗演练阶段,用实战和模拟,带来更有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总体看,前30天效果不错,没有什么比较严重的伤病,每一个人在比赛能力上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接下来进入到战术演练阶段,因为26日(奥运羽毛球)抽签,才知道对手情况,这10天就是要把个人比赛状态、感觉调整到最佳。”
为了让队员尽早找到奥运感觉,教练团队将训练时间尽可能安排为接近奥运会赛时的“里约时间”,并在场地布置上也尽量参照里约场馆的特点。
“作为我们来讲,备战工作是非常细致的,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给运动员提供更接近于里约比赛的模拟场景,包括训练时间和比赛时间。但不可能是一模一样。”李永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