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我和我的新疆亲戚 | 鸡心梁村的拥抱

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 编辑:邱宏达

福建援疆二十二年来,拿真心换真心、用真情融真情助推民族团结,涌现出了一批感人的闽昌一家亲故事——今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我和我的新疆亲戚”,讲述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的结亲故事。

首先跟大家见面的是昌吉州“讲变化·展小康·颂党恩”最美石榴籽“云”宣讲活动一等奖作品:昌吉州党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前指总指挥长王中和哈萨克族老奶奶再列甫的暖心故事。


《鸡心梁村的拥抱》


喜报

1月20日,昌吉州“讲变化·展小康·颂党恩”最美石榴籽“云”宣讲活动成功举办,来自昌吉州直各部门单位、各县市及福建援疆指挥部的20名宣讲员,经过精彩的角逐,福建援疆前指选送的《鸡心梁村的拥抱》与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选送的《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荣获一等奖,福建援疆前指荣获“优秀组织奖”。

image.png


image.png

此次活动是讲述昌吉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展以来,昌吉州各族干部群众你来我往、互帮互助、相亲相融的感人场景以及社会飞速发展、家乡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image.png


image.png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福建援疆干部人才将继续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而不懈奋斗!

鸡心梁村的拥抱

昌吉州党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前指总指挥长王中的结亲故事

一次亲密的拥抱

“村里谁最困难,我们就去谁家!”说这话的,是昌吉州党委副书记、福建援疆前指总指挥长王中。2020年的4月23号,带队进疆不到半个月的他第一次下乡慰问就驱车三百多公里,奔赴昌吉州最边远的木垒县鸡心梁村,对村干部提了这么一个要求。

听了王中的话,村干部赶忙把他带到了村里公认的贫困户再列甫的家,一座显得非常简陋的房子。在房子外面,一位老人引起了王中的注意:她瘫坐在墙角一块破旧的毛毡上,用哈萨克语念叨着什么!

“老人家您别急!慢慢说!”王中见状赶忙上前两步,蹲下身,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了解情况。

image.png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再列甫,今年72岁。43年前的一次意外流产,让她的身体开始垮了,从最开始的浑身酸痛到逐渐直不起腰,最终无法正常行走,只能瘫痪在床。

这个家就靠着她的儿子呼尔玛尼别克一个人撑着。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他只能在家附近打短工,每月挣个千把块,勉强够一家人糊口,久而久之他们家就成了全村公认的贫困户。

“都是我拖累了这个家啊!我活着还有什么用!”说着说着,再列甫老人又开始抹眼泪。何止是再列甫老人掉了泪,院子里在场的人,哪一个不是眼眶湿润?

王中将老人抱住,在她耳边不无疼惜地说:奶奶,您别难过,以后我也是您的亲人,我一定会帮您的。

这个拥抱,是一份疼惜、是一份关切,也是两人情感的融洽与亲近,更是这个民族团结故事的序幕和开篇!

王中已经结对2户亲戚,但此时他决定再加一户,转身就跟村干部说:“从今天开始,再列甫奶奶就是我的亲戚,我要和大家一起,帮这个家富起来!”

一副贴心的轮椅

帮助亲戚富起来,王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个月的时间,门口坑坑洼洼的土路拓宽了、硬化了;昏暗简陋的房间吊了顶、也明亮了;裸露粗糙的外墙被粉刷一新;原本听力有障碍的儿媳妇也戴上了助听器!

家里的账本也记得满满当当:儿子在村里当上了保安,每个月有2500块钱;维护庭院经济,每个月能有1100多块。儿媳妇干保洁,每个月拿800块。今年养的鸡还卖了4000多块。粗粗一算,全家一年的收入超过5万元了!

再列甫一家富起来了,但还有件事让王中一直挂心上:瘫痪在床十几年的奶奶,要想个啥法子,让她能自己“动”起来呢?

王中决定,给奶奶买副轮椅。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长途劳累去城里试轮椅,王中就向医院咨询购买轮椅的注意事项,事先了解好老人的身高体重,根据家里的地形精挑细选,连坐垫软硬这样的小细节也要亲自过一手。

image.png


image.png

带着买好的轮椅,王中又来到了再列甫奶奶的家。他小心翼翼地将奶奶从炕上抱到轮椅上,一边扣安全带、一边悉心讲解使用方法,还叫她儿子一定要学会,只要天气合适就带妈妈出来转一转!

image.png

坐在崭新的轮椅上,再列甫奶奶笑容满面,王中推着她在家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蓝色的轮椅和远方的天空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

image.png

再列甫奶奶笑中带泪,竖起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习主席好!共产党好!”

说了一辈子哈萨克语的老人,第一次用普通话表达,只为让王中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感谢:王中送给老人的,何止是一副轮椅,更是一双让她能重新行动的腿啊!

一件暖暖的袷袢

自从有了轮椅,在家窝了十几年的再列甫奶奶终于可以出门了,每到一处都能发现村子里的新变化。看到这一切,再列甫奶奶心里充满了感激,她想做一件袷袢,送给自己的福建亲戚。袷袢,是哈萨克人的一种传统民族服饰,给远道而来、尊贵的客人披上它,是最高贵的礼节。

老人拿起已经很久没动的针线,眯着眼睛一针一线地缝制,累了就歇一会再继续,醒来又第一时间找针线,花了二十几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件手工袷袢。10月27号这天,亲手为福建亲戚王中穿上了它。

合适的尺寸、细密的针脚、繁复的刺绣,王中穿着这件暖心的袷袢,又一次拥抱了再列甫奶奶,两人头碰头抱在一起,笑得像灿烂的石榴花!

这一次的拥抱,是喜悦的、是感动的,是两人亲情的抒发和升华,更是这个民族团结故事的延续和高潮!

这天,王中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的哈萨克族奶奶送我一件手工外套,并亲手为我穿上,她可开心了!”温暖和幸福,溢出屏幕。

image.png

结语

王中和再列甫老奶奶的拥抱,是拿真心换真心、用真情融真情,是福建援疆二十一年来助推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

image.png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福建援疆干部人才将继续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而不懈奋斗!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