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星期一

长护险试点六年:18家险企参与、覆盖1.45亿人,投标管理等多重问题待改善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吴佳芬

“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适应失能老年人基本护理保障需求。”“鼓励商业保险将老年人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纳入保障范围。”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一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

那么,长护险制度试点六年来效果到底如何?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有172万人享受待遇。

某大型险企长护险项目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共有18家险企参与,区域性保险公司尤其积极。但在实际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仍有诸多难题待破解。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长护险试点过程中,在经办管理上仍存在多方面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解决失能老人护理保障难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比18.70%;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有1.9亿,占比首次突破10%,达到13.5%。这意味着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截至2021年底,我国2.6亿老年人中约1.9亿患有慢性病,占比超70%,此外还有约4500万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超15%。《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失能总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1亿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于2016年起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选择承德等15个试点城市和2个重点联系省份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探索独立筹资、独立运行的制度框架体系,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

时隔4年,长护险制度试点迎来扩容。2020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长护险将设计成独立险种,新增14个试点城市,并对社会力量参与长护险经办、发挥商业保险功能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目前全国范围内仅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四个地区未有试点,下一步全国每个省份都将拥有长护险试点。”某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时间线是,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国情、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试点已覆盖1.45亿人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有172万人享受待遇。据了解,目前青岛、成都、南通、呼和浩特等试点城市已将城乡居民纳入制度覆盖范围。

某大型险企长护险项目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目前长护险已有18家险企参与,其中全国性险企10家,地方区域性险企8家。具体包括:人保财险、太保寿险、太保产险、人保健康、中国人寿、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太平养老、大地保险、中华联合、东吴人寿、利安人寿、锦泰保险、诚泰保险、爱心人寿、吉祥人寿、国宝人寿、安诚财险。

记者注意到,几家头部险企覆盖服务全国长护险保障人群逾9成。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保承办社会长期护理试点项目过百个,保障人群超4200万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群超2300万人;中国太保累计服务国家级试点城市21个,地方试点城市18个,覆盖参保人群逾4800万,赔付逾290万人次。

截至今年6月底,太平养老经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已达36个,覆盖辽宁、山东、江苏、四川、福建、内蒙古等12个省份,服务覆盖人口约2600万,协议筹资金额超40亿元。

其中,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先后在徐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等8个城市试点,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000万。

“不过,因低价投标等无序竞争影响,个别公司参与试点后又退出了,有些公司虽还在参与试点,但报价偏保守,还有个别公司越来越审慎,地方区域性保险公司仍积极参与。”上述长护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保监会去年5月出台通知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但各地贯彻落实还有差距,尤其是各地区在项目投标管理方面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低价投标多,有些甚至连成本都不能覆盖。

建议提高护理机构准入门槛

“49个试点城市少则运行一年两年,多则运行五年六年,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试点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经办管理上存多方面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直言,并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尽快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失能鉴定标准。去年8月,国家医保局和民政局印发了关于《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国家试点城市原则上执行国标,已经试点的城市两年内与国标对接。统一标准后,对未来老年人的异地养老也会创造一些好的条件。

二是处理好亲情照护和专业护工两者间分工与关系。很多地方是绝对地排除亲情照护,但目前来看还做不到。一方面我国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没有那么庞大,另一方面有些老人也愿意让自己的儿女、亲属来照顾。

建议对居家护理人员做上岗培训及资格认证。另外,护理费用不能直接打给居家亲属护理个人,同样需要和护理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护理费先拨到护理机构,再由护理机构给个人,实际上起到一个监督管理的作用。

在分工方面,日常简单的洗脸、刷牙、上厕所等可由居家亲属护理人员做,涉及到相对专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插尿管等,可由专业护工来做。

三是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门槛,并强化相关管理。目前医保看病都已经完全实现了电子化,但很多护理上门服务机构或是护理院,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票据阶段,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会存在诸多问题。

同时,有些地方的服务机构业务规模较小,服务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提高准入门槛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各机构间为了拿到护理津贴而相互抢患者、抢病人。也要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专业化护理机构往中型、大型、连锁式机构发展,以保证服务质量。

“在没有成为法定保险之前,财政部门列支低收入群体护理保险资金缺乏法律依据,还有农村居民失能人员的护理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有待改善。”上述长护险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