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福建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实践团在福安市坦洋村开展坦洋工夫茶研学活动,体验了坦洋工夫茶的制茶工艺,实地参观了坦洋茶场、坦洋村炮楼、横楼、振兴之路主题馆,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四进坦洋”留下的爱民足迹和殷切嘱托。
制茶工艺体验
“坦洋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坦洋工夫在1915年曾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是18世纪英国皇室专用茶。”在坦洋茶场的博物馆内,制茶师傅正在向大家讲解坦洋工夫茶制作的八道工序,介绍坦洋工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目前,坦洋茶场已经成为技术服务推广、乡土人才培育、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不少家长在假期会带孩子们来这里体验制茶过程,这里也会定期举办各类茶文化与茶技术推广研修班。在坦洋工夫茶手工制作技艺师傅的带领下,实践团踏上青山,走进百年茶园从采茶、萎凋、揉捻、发酵到烘焙,一步步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对茶文化与茶工艺的认识。
采茶
萎凋
揉捻
烘干
探寻坦洋村茶文化
“坦洋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唯一挂点的村级党建联系点,这张照片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调研时所拍摄的。”讲解员在坦洋村的振兴之路主题馆向大家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四进坦洋”的故事,“‘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1990年5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他,在即将离开闽东赴福州工作时专门到坦洋村交接工作,满怀深情地留下这句话。”经过两代人、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作为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的坦洋工夫在新时代再获新生。
实践团队员们参观振兴之路主题馆
实践团队员们参观“丰泰隆”茶行旧址——横楼
青马班成员王杰说:“古风似墨染,一缕茶香入坦洋。来到坦洋村,我第一次有了采茶的体验,“一芽两三叶”深深烙印在每位实践团成员的脑海里面,虽然时至六月,烈日当头,但大家热情更胜骄阳。从采茶、搓揉、萎凋、发酵到烘干,制茶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令人感受到坦洋工夫茶的独特魅力。另外,我们参观了振兴之路主题馆、横楼旧址等,详细了解了“坦洋工夫”的历史、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四进坦洋”的故事,对坦洋工夫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