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星期日

福建永泰:“三链”融合 赋能银发生辉

来源:财经观察网 编辑:邱宏达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福建实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印发的《关于引导银发人才助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工作意见(试行)》精神,积极探索银发人才“选拔链+培育链+价值链”融贯机制,进一步汇聚银发力量,激发银发动能,激励银龄增辉。

一、建立“三个机制”,完善银发人才“选拔链”。一是建立择优选才机制。制定印发《银发人才库建设实施方案》《银发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组建以永泰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银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委老干部局牵头抓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银发人才选育和日常管理,按照“一人一档、分类分批、优进绌退、动态管理”原则,建立产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层治理、非遗传承等6支小分队,目前已入库3批次135名银发人才。二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银发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制定目标、解决问题、优化措施等,定期与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文联、教育局、卫健局、司法局、文体旅游局等小分队主管部门进行会商协调。推行“一月一会商、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工作机制,每季度末对各小分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按照活动次数、人数、成效等,每半年对各小分队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小分队活动经费拨补挂钩。三是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升级打造县银发人才驿站,新增银发人才发挥作用基层联系点2个,每年划拨活动经费12万元,配备6名服务专员。统筹银发人才库与县老年大学教学、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等人才选育用工作,从老年大学师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中挖掘银发人才,同时也让有一技之长的银发人才担任老年大学专业课教师,让党性强、业务熟的银发人才选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或支委。实施银发人才积分制,对年度积分排名前10%的银发人才授予“银发先锋”荣誉称号,并作为各级评先评优优先推荐对象。

二、打好“三个组合拳”,优化银发人才“培育链”。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依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一月一例学等政治生活,为银发人才“强筋补钙”。在线上,用好“学习强国”“三微一端”“永泰党建”等“云课堂”,引导银发人才利用零散“碎片时间”随时学、灵活学、就地学,推动思政教育从“纸端”走向“指端”。在线下,组织银发人才前往县内12个党性教育基地和宁德下党乡等开展沉浸式现场悟学实践活动,在“行走的党课”中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二是“培训+调研”双向赋能。根据银发人才实际工作需要,重点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着力提升队伍专业能力素养。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9批650多人次。实施以研促学、以督促训,聚焦县域重点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民生社会事业,组织“银发督导队”开展督导调研,举办交流座谈会20多场,建言献策100余条,形成调研文章12篇,为永泰发展服务聚能。三是“纸媒+智媒”全面宣传。总结银发人才发挥作用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培树典型,依托各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近年来,拍摄银发人才典型专题片17部,《银发农技之星刘琪:耕耘田野、智绘丰收》等50多篇宣传报道被各级媒体采用,充分调动银发雄心、银龄智慧,形成培育一批、带动一片、服务一地的示范效应。

image.png

三、聚焦“三个领域”,提升银发人才“价值链”。一是发挥余热助宣讲。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银辉宣讲团”开展“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等主题宣讲活动,6支银发人才小分队80多名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村居、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托“榕树下讲堂”“嵩口故事会”、“庄寨党课”“柳丝学堂”等宣讲阵地,用山歌、快板、腰鼓、葫芦丝、书画创作等文艺形式,接地气地开展各类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老当益壮助治理。依托“银耀永阳”志愿服务品牌,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党员工作室+银发人才小分队+银发人才发挥作用基层联系点”的融合模式,围绕基层所需、群众所盼,组织引导以老党员为主的银发人才发挥独特作用。如,银发人才侯仁东成立“仁东党建工作室”,组建“银发先锋服务队”,并创新打造“与邻相伴、红领养老”党建服务品牌,将近邻党建与养老服务工作有机结合。截至目前,银发先锋服务队共调解矛盾纠纷30多起,开展法治宣传20多次,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50多人次、100多个问题。三是善心善行助公益。组织农业、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司法等领域专家服务团开展助农、助教、助医、助讲、助法“五助”活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方面贡献银发力量。如,产业小分队银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30余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教育小分队开展送培送教、科普宣讲、关心下一代等活动60多场;医疗银发服务队组织义务诊疗、急救培训80多场;非遗传承保护小分队开展师带徒传授技艺130多人;文化小分队组织义写春联、文化展演等50多场;基层治理小分队送法下乡40多场。(雷婵娟)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