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迎来成立一周年。当天,福州城区金融纠纷先行调解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共同回顾中心一年来的成效,擘画金融纠纷化解新路径。
会议强调,要立足全局站位,主动扛起金融纠纷实质化解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闽金融论述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凝聚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仲裁、调解等各方力量,携手推进金融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金融强市贡献法院智慧。
要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构建协同共治的大解纷格局。要树牢金融司法协同理念,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对金融市场新风险、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沟通、反馈,通过职能互补和有效协作,提高金融司法和金融监管的整合力度和运行效率。要用好用足中心调解资源工具箱,完善调解方案快速审批机制,切实提高调解实效。要加强调解组织专业化建设,积极吸纳金融、法律等领域专业人才,完善调解员考核、奖惩、退出机制,强化调解业务培训,持续提升调解公信力。要做实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与党委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共建信息互通平台,共商风险预警措施,共促纠纷高效化解,积极营造省会良好金融生态和法治化营商环境。
要优化司法供给,激发金融纠纷先行调解优势动能。要发挥集中审判优势,树立裁判规则,为金融交易划定合法边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要坚持跳出“办理”看“治理”,在公正高效办理各类金融案件基础上,更加重视“抓前端、治未病”,抓实诉调对接、上诉案件审前调解、执行立案前督促履行等工作,推动构建“调立审执”全链条数字金融治理生态。
要坚持创新引领,打造金融纠纷多元化解“金字招牌”。要主动融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福州新区、中印尼“两国双园”等重大战略,提高金融司法质效,助推省会金融集聚高地建设。要充分整合金融解纷资源,拓宽解纷路径,推动中心从司法工具向社会治理品牌跃升,从区域性平台向全省、全国性标杆跃升。要讲好福州“法院+金融”法治故事,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金融纠纷先行调解优势,不断提升先行调解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信任度。要挖掘特色资源,总结提炼一批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典型成果,打造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福州样板”。
会议要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福州法院要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协作,共同书写金融纠纷化解的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日下午还举行了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调研采访活动,多家媒体走进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调研采访,深入了解中心在拓宽解纷渠道、构筑全链条解决生态等方面的创新举措。通过媒体的镜头与笔触,福州“法院+金融”的法治故事正被更多人知晓,先行调解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信任度不断提升。
在交流会上,福州中院副院长詹强华从四个环节介绍了中心一整年的工作综述。详解中心"一核引领、双轮驱动、三链贯通"的实体框架——以数字金融解纷云平台为核心,联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解中心与法院审执中心,贯通行业自治、政府协同、司法保障三大链条,形成特色"司法工具箱"与全链条治理生态。立案庭庭长汪霞则聚焦体系创新与司法引领,通过一组组数据展现治理效能:成立以来,中心为39435件金融纠纷提供诉前化解服务,成功化解37250件,成功率达94.46%,涉及标的额63.07亿元,占总标的额的94.93%。
各家媒体还参观了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法庭与福州数字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线上调解室,福州数字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金牌调解员徐新元分享了自己在调解过程的经历,在中心成立的一年里,徐新元已经调解了180余件纠纷,展现出中心在金融纠纷中提供诉前自主化解服务的成功之处,直观感受到数字赋能下的调解温度与效率。
站在新的起点,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扛牢"护航金融业发展"的使命担当,汇聚多元解纷力量、优化司法供给,在鼓山之麓、闽江之畔打造金融法治建设新高地,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答卷。(陈慧 邱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