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院长、民革省委会副主委秦源教授、郑平副教授带领“‘凤梨新韵’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台创园与台企凤梨基地科技”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在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和台创园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花卉产业及漳浦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探访海峡花卉集散中心,调研产业发展与校地合作
实践队首先抵达海峡花卉集散中心,秦源教授与集散中心负责人张传界围绕中心建设、企业入驻及合作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
图为海峡花卉集散中心负责人张传界和秦源教授交流园区建设情况
海峡花卉集散中心负责人张传界详细介绍了中心的运营与发展:作为由市属国企漳龙集团牵头、经国台办批准设立的专业平台,中心一期2000亩用地已实现企业入驻饱和,累计吸引200多家省内外花卉企业扎根,其中台资企业占比5%,形成了种植、加工、贸易的完整产业链。针对二期2000亩用地,中心正规划打造高端合作平台,重点拓展两岸花卉品种研发、技术交流及跨境贸易领域,进一步强化对台农业合作纽带作用。中心通过多项举措推动产业发展:高峰期年交易额达6亿—8亿元;为台资企业提供低利率或免息贷款等优惠;建立数据云仓满足线上交易需求;与昆明斗南合作搭建鲜切花线上竞拍平台(由昆明当地国资委统筹收购并直供发货)。
秦源教授结合实践队调研方向,就吸引台企政策支持、两岸花卉产业技术融合路径等问题与张传界探讨,双方还就未来高校与中心的产学研合作交换了意见。
图为海峡花卉集散中心负责人张传界跟秦源教授交流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专业综合楼,围绕兰花新品种研发与鉴定开展合作,为该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联合开发新品种突变兰,实现校地协同发展。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中心兰园及蝴蝶兰种植园。兰园兼具休憩与科教展示功能,种植有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等品种;种植园保存了上千种蝴蝶兰种质资源,为品种研发和市场调控奠定基础。实践队了解到,相较于种荚繁殖,兰花组织培养技术能更稳定保留植株性状,便于大规模推广。秦源教授向队员讲解了蝴蝶兰的兼性CAM(景天酸代谢)耐旱特性,郑平副教授则结合实践内容,引导队员认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
图为秦源教授为实践队员讲解蝴蝶兰种质资源特性
走进台创园,了解闽台农业合作与产业创新
离开花卉中心后,实践队到达台创园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台创园党委书记邱丽玉对实践队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园区发展情况:“台创园始终以‘服务台农、融合发展’为核心,经多年培育,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两岸农业合作重要载体。作为两岸农业交流重要平台,台创园发展始终受到各级关注: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在园区前身长桥农场调研;2010年,胡锦涛同志到园区内钜宝兰园看望留大陆过年的台商,为深化对台合作注入动力。依托政策优势,园区聚焦‘台’‘农’核心,构建了全方位服务体系:201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台胞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建立工作站为台企提供精准技术支持;同时为台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政策便利及流程指导,切实解决企业落地发展需求,成为台商口中温暖的‘台湾农民的娘家’。”
图为台创园书记邱丽玉给实践队员讲解台创园发展情况
交流中,邱丽玉书记表示,台创园致力于发挥两岸沟通桥梁作用,期待未来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领域深化合作。秦源教授对此深表赞同,并表示:“福建农林大学拥有众多优秀科研人才和先进成果,未来希望能与台创园开展更深层次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建科研平台、联合开展项目研究等方式,将学校科研优势与园区产业优势结合,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希望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两岸农业协同发展。”
图为实践队与台创园书记邱丽玉、副主任陈涛等合影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成员实地了解了漳浦县花卉产业与特色农业发展模式、闽台农业合作成果及校地企协同创新路径,为后续开展科研实践、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叶一)